木兰江上浪如茵,芳草萋萋不见春。
啼鸟坐花偏不歇,满庭芳树未归人。
木兰江上浪如茵,芳草萋萋不见春。
啼鸟坐花偏不歇,满庭芳树未归人。
这首《浪淘沙》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一幅江边春景图,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自然之美。
首句“木兰江上浪如茵”,以“木兰”点出地点,暗示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而“浪如茵”则生动地描绘了江面波光粼粼、如同绿色绒毯般的景象,既展现了江水的宁静与广阔,也预示着春意盎然的氛围。
次句“芳草萋萋不见春”,通过“芳草萋萋”这一典型的春天景象,表达了春意的浓郁与生机勃勃,然而“不见春”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丝遗憾与失落,仿佛春天虽至,但某些美好却难以捕捉或感受。
第三句“啼鸟坐花偏不歇”,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儿的啼鸣与花朵的静谧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之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鸟儿的不停歇似乎在提醒人们时间不会停留。
最后一句“满庭芳树未归人”,将视角从江边扩展到庭院,以“满庭芳树”描绘出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然而“未归人”则让人联想到那些未能及时欣赏美景的人,或是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回到心中的故乡之人,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浪淘沙》通过对江边春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不为牛后为鸡口,自污乃复慕升斗。
我诚无藉君亦然,握粟之卜相往还。
若论位置果何有,两臒宜在薮泽间。
盐车崎岖峻阪上,刍秣何殊万金赏。
苦说槁饿真不情,陆沈变计思典城。
为米折腰古所耻,舍鱼取掌今犹荣。
似君之才岂百里,我亦杜陵一男子。
滔滔方令长沮叹,沾沾胡效魏其喜。
君不见,将书掣肘事更难,一弦不调无能弹。
公田种秫几偿愿,债台拾级先跻攀。
吁嗟,人生苟无适俗韵,何异鹿豕居泽鱼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