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飞刹逼星辰,曾睹莲花法像真。
千劫不贪调御位,十年仍现宰官身。
恒河暝借金篦指,大卤云争宝髻新。
彼岸祇应容尔度,可能无意问津人。
中天飞刹逼星辰,曾睹莲花法像真。
千劫不贪调御位,十年仍现宰官身。
恒河暝借金篦指,大卤云争宝髻新。
彼岸祇应容尔度,可能无意问津人。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尊佛像的虔诚敬仰与深刻思考。诗人以“中天飞刹逼星辰”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佛像的庄严与神圣,仿佛直抵天际,接近星辰,展现出佛像的超凡脱俗。接着,“曾睹莲花法像真”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佛像的真实与神圣性,如同莲花般纯洁与美好。
“千劫不贪调御位,十年仍现宰官身”两句,表达了佛像不受尘世诱惑,始终坚守清净本心,即使在人间现身,也保持着超然物外的态度。这不仅体现了佛的慈悲与智慧,也暗示了诗人对佛学教义的深刻理解与认同。
“恒河暝借金篦指,大卤云争宝髻新”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恒河之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而“金篦指”和“宝髻新”则分别代表了智慧的启迪与内心的净化,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求。
最后,“彼岸祇应容尔度,可能无意问津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解脱与超越世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佛学中“彼岸”的概念——即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超越。诗人似乎在说,只有真正领悟佛法之人,才能找到通往心灵彼岸的道路,而对于那些没有意念追寻的人来说,这样的道路是难以触及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像的赞美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超越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清飙吹衣裳,缥缈淩层巅。
玲珑峭壁下,杖策穷回旋。
名图谢模写,大巧无雕镌。
窅如晴云影,霭霭行青天。
飘如水风会,微澜起平川。
石崖前蔽亏,胜事惜未全。
吾将运真宰,疏凿成坦然。
结茅此山阿,长吟伴飞仙。
华灯明月光中,绮罗弦管春风路。
龙如骏马,车如流水,软红成雾。
太一池边,葆真宫里,玉楼珠树。
见飞琼伴侣,霓裳缥缈,星回眼、莲承步。
笑入彩云深处。更冥冥、一帘花雨。
金钿半落,宝钗斜坠,乘鸾归去。
醉失桃源,梦回蓬岛,满身风露。
到而今江上,愁山万叠,鬓丝千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