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献赋登青琐,一笑还山卧紫烟。
诰命已荣天子赐,文章犹重世人传。
玄都任种桃千树,栗里宜耕秫满田。
久仰高名誇盛业,却惭疏懒负华年。
几回献赋登青琐,一笑还山卧紫烟。
诰命已荣天子赐,文章犹重世人传。
玄都任种桃千树,栗里宜耕秫满田。
久仰高名誇盛业,却惭疏懒负华年。
这首明代邓雅的《寄刘尚书子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尚书的敬仰和对自己未能积极进取的自谦。首句“几回献赋登青琐”,描绘了刘尚书多次因才华出众而被朝廷赏识,进入中枢决策机构的情景,“青琐”象征着宫廷的显赫地位。次句“一笑还山卧紫烟”,则写出尚书功成名就后选择归隐山林,享受宁静生活的画面,“紫烟”可能指山中云雾缭绕,寓示隐逸之境。
“诰命已荣天子赐,文章犹重世人传”两句,赞美尚书不仅得到官方的认可,其文章也广为流传,显示出他的文学成就和社会影响力。接下来,“玄都任种桃千树,栗里宜耕秫满田”运用典故,借玄都观和栗里巷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其高尚品格的赞美。
最后,“久仰高名誇盛业,却惭疏懒负华年”直抒胸臆,诗人表示自己长久以来仰慕尚书的高尚品德和丰功伟业,但感叹自己因懒散而未能充分实现自己的才能,虚度了岁月,流露出一丝自责和遗憾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的反思。
斯人负高概,情艺蔼纷饶。
触邪注冠影,雅志在公朝。
衣服近吾身,有如裘与蕉。
升蕉有凉燠,寒裘终不凋。
斯人乃可去,将无念霜朝。
西回太行轴,南纵广陵桡。
有客从琅琊,从君独酌谣。
巾带若山人,玉钩横在腰。
他人富贵媚,斯人贫贱骄。
山中读道书,玉女时相娇。
但令有真骨,数至自飘飖。
灵阿发昭辉,逸驾动鸣椒。
云冥深秀资,霞延仙隐标。
庶反山中驾,聊用倚逍遥。
胡尘不动天山没,胡儿拽马求汉物。
壮士收翎铩皂雕,将军射雁嬉青鹘。
修髯三尺别沙场,苗叶金枪插在窗。
闲将马革不得裹,羞向红妆泣数行。
雁门昔有李将军,公亦提符守雁门。
数奇数偶枭卢等,必得封侯有几人。
人言债多能不愁,我今真作隔夜忧。
天生吾舌尚可用,况有薄技供遨游。
但恐饥寒命所注,纵有衣食非人求。
一家嗷嗷三十口,老母弱子将焉谋。
我欲卖却百亩田,不堪持作三年羞。
不然计且无复之,请屏所爱不一留。
先卖几头子石研,不爱墨花绣涩春云流。
次卖商尊父丁篆,不爱宝色剥落夔龙虬。
次卖西山梅花二十亩,不爱春湖草阁临青浮。
最后卖却山雨之飞楼,不爱松风梧月芙蓉秋。
如此不足办吾事,天实为之吾何尤。
人年四十老将至,譬如已死亦即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