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雅堂》
《寄雅堂》全文
清 / 苏镜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别后玉山似旧不,待君商订选诗楼。

猖狂有意讥黄祖,落拓何人识马周。

拚作英雄甘一死,已教贫士占千秋。

暮云最是无情物,勾起羁肠片片愁。

(0)
鉴赏

这首诗《寄雅堂》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苏镜潭所作,情感深沉,意蕴丰富。

首联“别后玉山似旧不,待君商订选诗楼”,以“玉山”比喻友谊,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期待与友人相聚,共同探讨诗歌艺术,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文学氛围。

颔联“猖狂有意讥黄祖,落拓何人识马周”,运用典故,借黄祖和马周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文人志士的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颈联“拚作英雄甘一死,已教贫士占千秋”,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即使面对死亡也不放弃追求理想的精神,同时对贫寒之士的坚韧不拔给予了高度赞扬。

尾联“暮云最是无情物,勾起羁肠片片愁”,以暮云象征离愁别绪,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忧伤情绪,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典故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理想、现实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苏镜潭
朝代:清

苏镜潭(1883?~1939),字菱槎,福建晋江人。宿儒黄鹤门人,翰林苏廷玉之后。光绪廿八年(1902)举人(一说光绪十七年举人)。曾署晋江令三载,参与创办泉州国学书院,纂修《南安县志》。泉州温陵韬社成员。书斋署名「迟香楼」,为韬社聚会场所之一。大正十二年(1923)旅台期间,与林小眉酬唱,日课十诗,凡十日而各得百咏,颜曰《东宁百咏》。苏林二子才力相埒,百咏内容多咏台湾历史风俗。其诗除《东宁百咏》发行单行本外,多刊载于台湾报纸杂志。
猜你喜欢

赠江东李提学

小难和气如三春,大难色莹清无尘。

小难作诗到圣处,大难更自髯绝伦。

天怜今年穷已极,稍慰蒹葭霜露身。

恶风剧雪走千里,一识顿有两玉人。

西冈李氏自五代,彩棒作尉金沙津。

神尧之子太宗弟,郑王枝叶元至亲。

衣冠不绝七百岁,至今宝藏唐告纶。

吾家秋崖与题跋,乐石刻玉高嶙峋。

龙准子孙鸿雁行,彷佛犹见青莲真。

江东浙右乔木国,小却管领儒簪绅。

雅衰风息离骚降,迩来此道尤荆榛。

少陵一老擅古今,学所从入须黄陈。

后世口耳逐世好,九苞一角谁凤麟。

君家兄弟名骤起,传者惊叹笔有神。

门第既已推第一,人品学问俱不群。

呜呼宇宙之大我辈未尝少,高歌一曲吾气其庶伸。

(0)

赠马唐卿数学环中吟

扬子云易为太玄,邵尧夫易为皇极。

温公之易曰潜虚,观物行成有七易。

环圆其形刳其中,圆则能转中则容。

譬如门牡必有牝,环中居士心与同。

车各双轮三十辐,与之运行谓之毂。

毂之两端凿窍穴,良工于此膏其轴。

老子教人举一隅,庄子推广言户枢。

圆而能容无滞碍,大德若容百川输。

居士易应有师授,言人咎休顷刻究。

厥祖三世登巍科,乃翁八旬享高寿。

环外人赋环中篇,何时吴门吾过船。

携酒与汝谈此事,月窟天根玄又玄。

(0)

雪中汎舟

诗翁汎雪船,动趣两三篇。

未快看梅眼,空流忆酒涎。

□□冲冻凌,饥雁起荒田。

儿女牵衣处,新春入暮年。

(0)

秀亭秋怀十五首·其十三

茫茫六合间,孰是身自由。

贫贱不遑安,故迫口腹谋。

万事已云足,心火炎不休。

朝服寒食散,夜梦郁仪楼。

鄙哉齐公子,泪下雍门周。

万世一陶叟,浩歌归故丘。

有酒醉即眠,无酒亦不求。

(0)

次韵谢徐赞府

越燠燕寒万里赊,相逢重接话言嘉。

乘车君不轻予笠,缺酒吾惟啜子茶。

斯立官衔清似水,叔原乐府丽于花。

内交傥许如元白,各赋春深二十家。

(0)

木绵怨

湖山一笑乾坤破,欺孤弱寡成迁播。

不念六宫将北行,太师双拥婵娟卧。

甬东香艳到漳南,争看并蒂芙蓉过。

天兵及颈幸全尸,想见骈肩泪珠堕。

木绵花下痛犹新,已向谁家踏舞茵。

长头未及死肉冷,折齿遽专妆面春。

赤城战场夜避火,万里又随燕塞尘。

肉食酪浆更苟活,不惭金谷坠楼人。

万户郎君遄卒死,却自金台还故里。

嗟尔薄命两佳人,三为人妾亦可已。

巧画蛾眉拙针线,空自纤纤长十指。

后堂执乐换小名,更事少年贵公子。

忆昔军中入相时,潜搜密逻渔妖姬。

民间妻女凛不保,何啻如花三五枝。

曲江近前少陵恐,今日总孕他人儿。

贱获淫婢何所知,但为权臣深惜之。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