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居虫》
《寄居虫》全文
清 / 魏坤   形式: 古风

人生如瓜牛,长负躯壳累。

何况外缘假,妄思得久寄。

兹物生海壖,乃具周身智。

常共水族游,爱此一螺翠。

延缘遂迁入,宛转据其内。

腥涎吐清波,微风纳凉吹。

扬鬐遇钓师,触急辄惊避。

两两收霜钳,虚中得静閟。

晏然称寓公,久亦渐忘伪。

如以物附物,是一即非二。

而我辞乡国,岁岁困旅次。

结屋少定踪,对之发深喟。

暇或笺虫鱼,为汝别种类。

(0)
鉴赏

这首诗《寄居虫》由清代诗人魏坤所作,通过昆虫寄居的生活状态,隐喻了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境遇和内心感受。

首句“人生如瓜牛,长负躯壳累”,以瓜牛比喻人,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在世间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如同瓜牛背负着沉重的外壳一样。接着,“何况外缘假,妄思得久寄”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虚幻,指出人们往往在虚假的外缘中妄想得到长久的寄托,却最终徒劳无功。

“兹物生海壖,乃具周身智”转向描述寄居虫,它生于海边,却拥有全身的智慧。这不仅是对寄居虫适应环境能力的赞美,也是对那些能在复杂环境中灵活应对、保持自我智慧的人的肯定。

“常共水族游,爱此一螺翠”描绘了寄居虫与水族共处的和谐画面,它喜爱螺壳的翠绿,象征着在困境中寻找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延缘遂迁入,宛转据其内”描述了寄居虫如何适应新环境,进入螺壳内部,生活其中。这一过程既是对寄居虫适应力的赞颂,也是对人在逆境中寻求生存之道的隐喻。

“腥涎吐清波,微风纳凉吹”通过寄居虫的行为,展现了它在新环境中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吐出腥涎形成清波,微风吹过带来凉爽,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

“扬鬐遇钓师,触急辄惊避”描绘了寄居虫面对人类捕捞时的反应,表现出它们的警惕与逃避,同时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冲突。

“两两收霜钳,虚中得静閟”描述了寄居虫在安全的螺壳中得以平静地生活,象征着在困境中找到避难所的宁静与安全。

“晏然称寓公,久亦渐忘伪”表达了寄居虫在螺壳中长期居住后,逐渐适应并忘却外界的虚伪,象征着在特定环境下人们可能失去自我,但也能在新的环境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如以物附物,是一即非二”总结了寄居虫的生活状态,强调了在特定条件下的存在即是独立的个体,而非简单的附属于其他事物。

最后,“而我辞乡国,岁岁困旅次。结屋少定踪,对之发深喟”诗人借寄居虫的生活状态,反思自己远离家乡、四处奔波的生活,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寄居虫的形象,深刻探讨了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适应能力、内心挣扎与寻找安宁的过程,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语言生动,寓意深远,富有哲理。

作者介绍

魏坤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如梦令

画阁闲吟玉案,寂寂薰风庭院。

微闷坐花前,独把阑干倚遍。

帘卷,帘卷,秋在桐阴一半。

(0)

点绛唇.次沈素嘉韵

十载芳邻,自怜一别还如雨。

看云愁绪,隔个江天树。佳句曾题,小楷红笺处。

频看取,相思难据,一瞬情千缕。

(0)

阮郎归

玉台晓镜试轻凉,薄施秋水妆。

空庭对影怯昏黄,微风吹雾裳。

佩洛浦,髻巫阳,凭阑问海棠。

夜深多露倚谁旁,折来伴绮窗。

(0)

点绛唇.泖桥次韵

寺枕荒塘,时时雪浪吞僧屋。

桥头路曲,废井当枯木。如此幽闲,恰好闲人宿。

窗敲竹,酒醒茶熟,天水鹦歌绿。

(0)

惜分飞.闺情

红界枕痕微褪玉,唤起那禁幽独。

好鸟啼春足,归期不准花须卜。

尽日眉峰双凝绿,十二绣帘低轴。

人在阑干曲,杨花却羡无拘束。

(0)

又六首·其六

万舞临周宴,清欢一夕同。

圣情春浩荡,天翰日昭融。

袅袅金飙度,厌厌玉漏中。

载歌赓《既醉》,花外已鸣钟。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