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漏晴光一缕斜,纷纷归逐七香车。
山中影散樵薪客,堤处帘收卖酒家。
乍卷村烟横远岫,暗移篝火点平沙。
可容烂醉湖头宿,梦转三更玩物华。
云漏晴光一缕斜,纷纷归逐七香车。
山中影散樵薪客,堤处帘收卖酒家。
乍卷村烟横远岫,暗移篝火点平沙。
可容烂醉湖头宿,梦转三更玩物华。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游览西湖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西湖黄昏时刻的光影变化和自然景色,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首句“云漏晴光一缕斜”,巧妙地运用了“漏”字,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余晖穿透云层,洒下一道斜阳的景象,既展现了光线的柔和,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接着,“纷纷归逐七香车”一句,通过“七香车”这一古代贵族出行的交通工具,不仅勾勒出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也暗示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山中影散樵薪客,堤处帘收卖酒家”两句,分别从山林和水边两个场景入手,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生。山中的影子随着樵夫的行进而散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而水边酒家的帘子收起,则预示着一天劳作的结束,人们开始享受生活的乐趣。
“乍卷村烟横远岫,暗移篝火点平沙”则进一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村烟随风飘散,远山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篝火在平沙上点点闪烁,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这不仅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安宁与快乐的生活态度。
最后,“可容烂醉湖头宿,梦转三更玩物华”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留恋,希望能在湖边度过一个醉人的夜晚,让心灵得到充分的放松与享受。整首诗通过对西湖黄昏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上令下簿领,日同餐吴粳。
餐粳问租田,田不在吴城。
田初属吴疆,今分与吴平。
海壅太湖溢,湿洼苦常盈。
虽耕十七八,此外蛤蛎蛏。
刈穫登饟道,亦如新被兵。
前者劝农事,无如子知名。
子船在胥门,棹夫颇生狞。
船头莫搥鼓,船尾莫树旌。
树旌与搥鼓,恐使老稚惊。
弃掷覆圩锸,于前事逢迎。
况能殖葑茭,而与恶浪争。
彼桥谺谺门,此岸蔚蔚柽。
暑荫涝可泄,前勋歘如生。
系船门之涯,髡柽用炊烹。
采采堤边蔬,蔓菁复蔓菁。
所贵官长瘦,如兵立先声。
官瘦民自肥,民肥邦无倾。
与子相别离,行行重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