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晴郊舞乱英,双文小鸟叫新莺。
船从红板桥边系,人在绿杨堤上行。
携妓何须呼杜牧,持杯且复作刘伶。
衰翁不预公家事,只自酣歌过一生。
花落晴郊舞乱英,双文小鸟叫新莺。
船从红板桥边系,人在绿杨堤上行。
携妓何须呼杜牧,持杯且复作刘伶。
衰翁不预公家事,只自酣歌过一生。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郊外的美丽景象与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首句“花落晴郊舞乱英”以动态的描写展现了春日落花纷飞的场景,赋予了静态画面以生命力。“双文小鸟叫新莺”则通过鸟鸣声衬托出春天的生机勃勃,新莺的啼叫仿佛在宣告春天的到来。接下来,“船从红板桥边系,人在绿杨堤上行”两句,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中,船只轻轻停靠在红板桥旁,行人悠然漫步于绿杨堤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享受。
“携妓何须呼杜牧,持杯且复作刘伶”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欢聚畅饮的情景,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放浪形骸的生活态度。引用杜牧和刘伶的故事,既增加了诗句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向往。
最后,“衰翁不预公家事,只自酣歌过一生”则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展现,他以“衰翁”自称,表示自己已不再参与世事纷争,而是选择沉浸于音乐与诗歌之中,以酒歌为乐,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淡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郊外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谓开明经科,所得学究耳。
谓开制策科,亦祇策士气。
谓开词赋科,浮华益无耻。
持较今世文,未易遽轩轾。
隋唐制科后,变法屡兴废。
同以文章名,均之等废契。
譬如探筹策,亦可得茂异。
狗《曲》出何经,驴券书博士。
所用非所习,祇以丛骂詈。
亦有高材生,各自矜爪觜。
袒汉夸考据,媚宋争义理。
彼此互是非,是非均一鄙。
茫茫宇宙间,万事等儿戏。
作诗一长吟,聊用自娱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