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得几番别,添与十分愁。
人生碌碌无味,岁月去难留。
浪说山川灵秀,终是困人成事,有志未能酬。
智慧两无用,不栉恨悠悠。滞长安,怜季子,敞貂裘。
风尘谁识英俊,何处觅封侯。
挽鹿尚虚初愿,梦犬犹存厚望,生计拙营谋。
富贵尔何物,双鬓不禁秋。
消得几番别,添与十分愁。
人生碌碌无味,岁月去难留。
浪说山川灵秀,终是困人成事,有志未能酬。
智慧两无用,不栉恨悠悠。滞长安,怜季子,敞貂裘。
风尘谁识英俊,何处觅封侯。
挽鹿尚虚初愿,梦犬犹存厚望,生计拙营谋。
富贵尔何物,双鬓不禁秋。
这首《水调歌头》由清代诗人袁绶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句“消得几番别,添与十分愁”开篇即道出了离别的痛苦和愁绪的累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刻体验。接着“人生碌碌无味,岁月去难留”一句,直抒胸臆,感叹人生的平凡与短暂,岁月无情,难以挽留。
“浪说山川灵秀,终是困人成事,有志未能酬”则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山川之美虽令人向往,但最终却只能成为束缚,有志向的人往往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接下来“智慧两无用,不栉恨悠悠”更是将这种无奈和遗憾推向了极致,智慧在现实中似乎失去了作用,内心的忧愁无法排解。
“滞长安,怜季子,敞貂裘”描绘了一幅落魄的景象,长安作为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对于诗人来说却是滞留之地,季子(季札)的典故暗示了诗人虽有才华却不得施展,貂裘敞开,象征着贫困与失落。
“风尘谁识英俊,何处觅封侯”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真正的英豪在世俗中往往不被理解,封侯的机会也难以寻觅。最后“挽鹿尚虚初愿,梦犬犹存厚望,生计拙营谋”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奈,即使有初时的愿望,也只能空留遗憾,生活艰难,谋生不易。
“富贵尔何物,双鬓不禁秋”以问句收尾,表达了对富贵的淡然态度,即使年华老去,也无法阻挡岁月的脚步。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理想、现实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
露洗秋光透。指岷峨、无边峭碧,与君为寿。
万里同随琴鹤到,只愿人情长久。
尽头白、眼青如旧。
从臾功名三尺剑,倚函关、风雨蛟龙吼。
谈笑取,印如斗。从今尽展眉峰皱。
看诸郎、翩翩黄甲,班班蓝绶。
一簇孙枝扶膝下,翠竹碧梧争秀。
便嘉庆、图中都有。
花影婆娑清昼永,护新凉、更著丝簧手。
欢未尽,剩添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