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依韵和三月十四日清明在席呈》
《依韵和三月十四日清明在席呈》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太守风流甚,吟笺写蜀麻。

寻春何处客,映柳阿谁家。

蜡炬传新火,朱栏发旧花。

月光将欲满,特地炤铅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sānyuèshíqīngmíngzàichéng
sòng / méiyáochén

tàishǒufēngliúshènyínjiānxiěshǔ

xúnchūnchùyìngliǔāshuíjiā

chuánxīnhuǒzhūlánjiùhuā

yuèguāngjiāngmǎnzhāoqiānhuá

注释
太守:指州郡长官。
风流:形容人有才情,风雅。
吟笺:吟咏的诗笺。
蜀麻:蜀地产的优质麻纸。
寻春:寻找春天。
客:游子,远行之人。
映柳:映衬在柳树下。
阿谁家:不知是谁的家。
蜡炬:蜡烛。
新火:新年或新岁的象征。
朱栏:红色的栏杆。
旧花:旧时的花朵。
月光:明亮的月光。
满:圆满。
炤:照耀。
铅华:这里指繁华景象或妆饰。
翻译
太守非常风雅,他的诗篇如蜀地的麻纸般细腻。
游子在寻找春天的脚步,不知何处是他的归宿,柳树下又是哪家人的宅院?
蜡烛传递着新年的火种,红色的栏杆上绽放着旧时的花朵。
月光即将圆满,特意照亮了这繁华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三月十四日清明在席呈》,描绘了太守的风雅情致和清明时节的景象。首句“太守风流甚”赞美了太守的文人风采,次句“吟笺写蜀麻”则暗示他在用蜀地特产的麻纸书写诗篇,展现出其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第三句“寻春何处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追寻,以及对游人的想象,可能是在问谁在这样的季节里寻找春色。第四句“映柳阿谁家”进一步描绘了春景,柳树下不知哪家的院落映入眼帘,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第五、六句“蜡炬传新火,朱栏发旧花”通过蜡烛传递新火和朱栏盛开的旧花,展现了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和盎然生机。最后一句“月光将欲满,特地炤铅华”描绘了月色渐浓,明亮的月光洒在人们的妆容上,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太守的文人雅趣和清明节的春意盎然,富有生活气息和节日的欢乐气氛。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灵草歌三十九首·其十二惹罗衣草

出群叶绿顺五枝,见宝雄煮事相依。

煮汞成珍作砂子,五金偏道定相宜。

(0)

书壁

酒客乾喉去,唯存呷大夫。

(0)

偈颂并序·其二十二

拟学论情实苦哉,疑心不断妄难摧。

未了携囊须且去,得閒无事却回来。

(0)

偈颂并序·其十

自小从师学祖宗,閒华犹似缠人蜂。

僧真不假栖云外,得后无心色亦空。

(0)

偈·其三

再睹道友话清源,人人问道无不全。

法法恒然皆如是,四生九类体中圆。

(0)

南游有怀

怀才非独步,驱马出荆州。

亲老未归去,路长何处游。

鸟啼云梦晓,叶落洞庭秋。

襟抱谁相问,西风吹客愁。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