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秋穷兴莫穷,黄花红叶照衰容。
时平转称千般巧,年长仍添一倍慵。
林下携筇闻远水,洞中攲枕见前峰。
与君邻里何相似,来往人多是老农。
村落秋穷兴莫穷,黄花红叶照衰容。
时平转称千般巧,年长仍添一倍慵。
林下携筇闻远水,洞中攲枕见前峰。
与君邻里何相似,来往人多是老农。
这首宋朝魏野的《和蹇藏用暮秋郊居言怀二首(其一)》描绘了诗人对乡村秋季景色的深深感触。首句“村落秋穷兴莫穷”,表达了即便在秋季的萧瑟中,诗人的兴致依然旺盛,没有因为环境的凄凉而减退。接着,“黄花红叶照衰容”以菊花和红叶的色彩反衬出诗人衰老的容颜,寓含岁月无情之意。
“时平转称千般巧”一句,诗人感叹在太平盛世,各种事物都显得更加巧妙美好,然而自己却因年事渐长而感到疲倦。“年长仍添一倍慵”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身心上的疲惫。接下来,诗人通过“林下携筇闻远水,洞中攲枕见前峰”的画面,描绘了自己在自然中的闲适生活,拄杖漫步,倾听远处流水声,倚枕静观山峰,流露出淡泊宁静的心境。
最后,诗人以“与君邻里何相似,来往人多是老农”作结,表达出对乡村生活的认同和感慨,邻居们大多是勤劳朴实的农夫,这与他的心境相契合,也反映出他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和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昔之别驾,则有王祥。其民歌之,海隅称焉。
今亦有人,能绍厥后。民之悦之,称不容口。
庶民所见,乃其皮肤。见察情伪,见敏簿书。
见法平恕,见狱空虚。事见无留,才见有馀。
己不敢肆,人安厥居。其所见者,止于君子。
良士大夫,谓其所性。得之刚毅,所以能断。
所以无蔽,所以敢为,所以勇义。
决遣簿书,是其馀事。汉之朱博,赵张龚尹。
抚恤大众,何独古人。王祥虽贤,失在宝刀。
正而平者,心则不摇。人或赠之,则弗受之。
借曰受之,何佩有之。
弗佩曰正,曰平维平,宜于朝廷。
用之一方,一方之纲。在我者正,是谓为政。
客有斯人,而有美质。可养而充,其在不息。
养之以正,充之以义。何适不可,何为弗至。
尝闻五百岁,一有贤人生。
议者实在公,仍与圣运并。
全资五岳粹,高挹太元清。
与帝为元老,与国为名卿。
中外试已烦,玉振而金声。
漕柄虽云剧,其道安足行。
宜哉廊庙器,蹇蹇王之庭。
春色满长安,春山围长坰。
春芳森绮绣,春风锵瑶琼。
秦封几千里,富庶而安荣。
人与春意和,净竦长安城。
何以献公寿,庄氏之椿龄。
何以献公福,洪范之康宁。
黄河为富贵,太华为功名。
此诗何为者,聊用歌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