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拙畏吏事,观书度晨夕。
过眼辄成诵,掩卷不再历。
荒怪探禹穴,幽邈窥孔壁。
俯首滞铜印,朋侪屡贻责。
皇朝采疏逖,庞洪流庆泽。
英俊蔼云趋,参隶金门籍。
而我老红尘,弃置谁复惜。
径欲赋归欤,吴门晦声迹。
我拙畏吏事,观书度晨夕。
过眼辄成诵,掩卷不再历。
荒怪探禹穴,幽邈窥孔壁。
俯首滞铜印,朋侪屡贻责。
皇朝采疏逖,庞洪流庆泽。
英俊蔼云趋,参隶金门籍。
而我老红尘,弃置谁复惜。
径欲赋归欤,吴门晦声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生对学问的执着与渴望,以及对仕途的困顿与无奈。开篇“我拙畏吏事,观书度晨夕”表明诗人对于官府之事感到笨拙和害怕,但却每日孜孜不倦地研读书籍,从早到晚。接着“过眼辄成诵,掩卷不再历”则展示了诗人记忆力极佳,一旦看过的文字便能刻在心中,不需重复翻阅。
“荒怪探禹穴,幽邈窥孔壁”中的“禹穴”和“孔壁”分别指的是大禹(夏禹)治水的遗迹以及孔子的学堂,这两处都是古代圣贤留下的痕迹。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古圣先贤的追寻与敬仰,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俯首滞铜印,朋侪屡贻责”则透露出诗人在仕途上遭受的挫折和同僚间的误解与责难。他们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被认可,或者是因为某些错误而受到指摘。
“皇朝采疏逖,庞洪流庆泽”表明了诗人对于当时朝廷的希望,他们期望能够像古代那样选拔贤才,广施恩泽于民。而“英俊蔼云趋,参隶金门籍”则是对有才能之人的赞美和渴望,这些人才如同云中之龙,一跃而成名士。
最后,“而我老红尘,弃置谁复惜。径欲赋归欤,吴门晦声迹”,诗人表达了自己在仕途上饱经沧桑,到了年迈仍未有所成就,只希望能够隐退山林,寻找一份宁静。这里的“吴门”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者是隐居之地,“晦声迹”则意味着淡出世俗,归于自然。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学问的热爱,对仕途的无奈,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