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崖千尺插江立,水府沈沈吹波急。
太古何人刳石腹,天脐地肺相呼噏。
我从峡山古寺来,探奇已觉心颜开。
英州又复觏此景,坐见绝壑生风雷。
山僧导我登古洞,磴道诘曲如入瓮。
时当盛夏苦流汗,及到谾谾衣忽冻。
青莲涌吐正中岩,大士踞之何巉巉。
石乳倒垂参差出,轮囷其色皆黕黬。
吁嗟岭外富灵窟,崆峒七星争突兀。
不如此岩逼龙宫,清寒气已入山骨。
苍崖千尺插江立,水府沈沈吹波急。
太古何人刳石腹,天脐地肺相呼噏。
我从峡山古寺来,探奇已觉心颜开。
英州又复觏此景,坐见绝壑生风雷。
山僧导我登古洞,磴道诘曲如入瓮。
时当盛夏苦流汗,及到谾谾衣忽冻。
青莲涌吐正中岩,大士踞之何巉巉。
石乳倒垂参差出,轮囷其色皆黕黬。
吁嗟岭外富灵窟,崆峒七星争突兀。
不如此岩逼龙宫,清寒气已入山骨。
这首清代诗人温训的《观音岩》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山水景象。首句“苍崖千尺插江立”展现了山崖高耸入江的画面,紧接着“水府沈沈吹波急”则烘托出江水深邃与波涛汹涌的动态感。诗人想象“太古何人刳石腹”,暗示了观音岩的来历之谜。
接下来,诗人通过自身游历的感受,表达了对奇景的惊叹:“我从峡山古寺来,探奇已觉心颜开。”在英州再次遇见这样的景色,他感到仿佛能听到“绝壑生风雷”的自然之声。山僧引领他进入古洞,洞内“磴道诘曲如入瓮”,夏日炎炎却令人感到清凉异常。
在洞中,诗人重点描绘了观音岩的奇特风貌:“青莲涌吐正中岩,大士踞之何巉巉。”石乳倒垂,形状各异,颜色深沉,犹如大士端坐其上,威严而神圣。诗人赞叹“岭外富灵窟”,将观音岩与其他名胜相比,认为它胜过崆峒七星的峻峭。
最后,诗人总结说观音岩的清寒之气深入山骨,仿佛接近龙宫,这是对岩洞独特魅力的极高赞誉。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和神秘,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神韵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