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重重最上头,石桥有路接蓬洲。
多才欲着兴公赋,适意须招太傅游。
棘屋半藏岩日晓,松关深锁涧云秋。
郭熙自得忘言趣,挂壁争看醉墨流。
楼阁重重最上头,石桥有路接蓬洲。
多才欲着兴公赋,适意须招太傅游。
棘屋半藏岩日晓,松关深锁涧云秋。
郭熙自得忘言趣,挂壁争看醉墨流。
此诗描绘了一幅楼阁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卷。首句“楼阁重重最上头”,以层层叠叠的楼阁起笔,营造出一种高耸入云的气势,暗示了画中景致的宏伟壮观。接着,“石桥有路接蓬洲”一句,通过石桥连接蓬莱仙岛的想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仿佛引导读者穿越现实,步入一个充满神秘与幻想的世界。
“多才欲着兴公赋,适意须招太傅游”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才华横溢者的向往和对志同道合之友的邀请,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和友情的珍视。这里的“兴公”和“太傅”分别指东汉文学家班固和西晋文学家王衍,他们都是才华出众的人物,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棘屋半藏岩日晓,松关深锁涧云秋”描绘了山间清晨和秋季的景象,通过“棘屋”、“岩日”、“松关”、“涧云”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壮美,同时也暗示了画作中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层次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蕴含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最后,“郭熙自得忘言趣,挂壁争看醉墨流”引用了北宋画家郭熙的故事,表达了对艺术创作中超越语言、直击心灵的美的追求。这里的“醉墨”既指郭熙作品中的墨色浓烈、情感充沛,也暗含了诗人对艺术作品能够激发观者情感共鸣的期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对艺术、自然和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古人画松如画龙,上人画梅如画松。
笔端夭矫不可状,墨妙直与鸿濛通。
惨惨著花二三萼,力透纸背非人功。
隆冬寒阴闭天地,入水作骨阳曦穷。
百树冻折草蒂死,乃有此物出与争其锋。
上人举眼偶得之,神与意会笔亦从。
此梅非梅亦非画,实有元气罗心胸。
乾坤黯淡辟生面,从此天下知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