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觉高僧兰若》
《大觉高僧兰若》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古风

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

一老犹鸣日暮钟,诸僧尚乞斋时饭。

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

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秋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修持的向往和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开头两句"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设定了一个迷离的空间背景,其中“巫山”与“庐山”相互映衬,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遥远,更有精神世界的渺茫。接下来的"一老犹鸣日暮钟,诸僧尚乞斋时饭"则描绘了寺院中的生活场景,其中“一老”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是寺中的一位长者,对于时间的感知和对佛法的执着体现了出家人的平静与坚持。

第三句"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中的“香炉峰”以其突兀入云的地势,与下文的“隐晴湖”相呼应,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种杏仙家近白榆”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道家修炼之地的向往,这里的“种杏”可能暗示了长生不老的追求,而“白榆”作为常见的田园植物,在这里却被赋予了超自然的色彩。

最后两句"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则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飞锡”可能是指古代修行者以身相付的决心,而“去年啼邑子”中“啼”字用得极妙,既形容声音,又带有一种悲凉之感。末句“献花何日许门徒”则表现了诗人对佛法传承和弟子的期待,以及对于未来修行成果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追求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是一首融合了禅意与山水之美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孟津殿下新建书堂得请赐额勉学书院恭赋

玉槛银潢接颍川,肯堂新沐帝恩偏。

奏诗早擅河间誉,好学今称卫武贤。

东壁赐书光列邸,西斋留客咏初筵。

游梁枚马虽能赋,何似奚斯颂鲁年。

(0)

苑西书楼宴坐兼答陈生

小楼东面禁林芬,闲坐高谈到夕曛。

天近彩云排牖入,风回清漏隔花闻。

观书滥许三坟富,对酒才过数盏醺。

见说名山好藏副,欲探石室与论文。

(0)

得梁少仲书却寄

书来传海客,知复在人寰。

问我为官意,输君得道闲。

晓疲金马直,夜倦石渠删。

芸阁迎风敞,松门待月攀。

怀铅消白日,采药炼红颜。

丛桂招何处,浮云出未还。

何时授丹诀,缩地访壶山。

(0)

南行感怀四十首·其四

独客黯无语,深更坐转幽。

愁心偏畏夜,颓鬓不禁秋。

国事凭黄口,皇恩眷白头。

雷同人总喜,藿食尔何忧。

(0)

午日家园宴

水绿鸳鸯浦,花明菡萏津。

浴兰归省客,撷艾命闺人。

蒲泛金尊满,丝缠玉臂新。

晚凉珠箔动,随步起芳尘。

(0)

孝兼四兄侍御七弟携侄自?川舟来约游西樵·其二

我家?水北,高卧樵山西。日出东峰望,天清云树齐。

将期炼金液,思欲淩丹梯。

明泛桃花水,知无川路迷。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