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木盂子,岩穴出何年。
虽谢根荄地,仍全贞素天。
缋雕曾弗藉,朴雅尚如然。
大隐射其覆,为君喻以圆。
亦非事斟酌,可与共周旋。
真率长生示,吾怀工部篇。
囫囵木盂子,岩穴出何年。
虽谢根荄地,仍全贞素天。
缋雕曾弗藉,朴雅尚如然。
大隐射其覆,为君喻以圆。
亦非事斟酌,可与共周旋。
真率长生示,吾怀工部篇。
这首诗通过对“木盂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将“木盂子”比喻为“大隐”,寓意其虽身处平凡却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超脱的境界。通过“圆”这一形象,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和谐、圆满生活的追求。
“囫囵木盂子,岩穴出何年。” 开篇即以“木盂子”作为主体,置于岩穴之中,暗示其古老而神秘的来历,同时也预示了其不凡的品质。
“虽谢根荄地,仍全贞素天。” 这两句描述了“木盂子”虽然失去了生长于大地的根基,但依然保持着其纯洁的本质和高洁的品性,象征着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坚守自我,保持本色。
“缋雕曾弗藉,朴雅尚如然。” 通过对比,强调了“木盂子”不依赖于华丽装饰,而是以其朴素雅致的本色自足,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推崇。
“大隐射其覆,为君喻以圆。” 这里运用了“大隐”这一概念,将“木盂子”比作隐士,其覆盖之处仿佛是宇宙的圆满,以此来比喻生活中的和谐与完整。
“亦非事斟酌,可与共周旋。” 表达了诗人认为真正的和谐并非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自然而然的状态,可以与之共处,共同体验生活的美好。
“真率长生示,吾怀工部篇。” 最后两句,诗人借“长生”之意,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提到“工部篇”,可能是指杜甫的诗作,进一步强调了对简朴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简朴、和谐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赞美。
雾縠初成,湘云乍剪。早惊破秋窗,砧杵声怨。
锦字机丝慵去理,罗绮不胜弱腕。
制轻衫、珍重饷天涯,擘藕丝为线。
还倩断雁零鸿,芦花溪畔。怕日炙霜侵,风骤雨溅。
无语低鬟垂伫处,脉脉似闻长叹。
结茱萸、佩秋兰,浥愁人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