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失基隆隘,深虞淡水危。
张皇假旌节,惨澹见旄麾。
大海中西势,全台南北陲。
澎湖亦门户,扼险慎藩维。
坐失基隆隘,深虞淡水危。
张皇假旌节,惨澹见旄麾。
大海中西势,全台南北陲。
澎湖亦门户,扼险慎藩维。
这首诗《感述(其二)》由清代诗人张百熙所作,通过描绘军事防御与地理形势,展现了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深切忧虑与重视。
首句“坐失基隆隘”,点明了基隆要塞的重要性,暗示因某种原因未能有效控制,留下了战略上的缺口。接着“深虞淡水危”进一步强调了淡水地区的潜在威胁,表达了对可能发生的危险的担忧。
“张皇假旌节,惨澹见旄麾”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在紧急情况下集结和部署的情景,旌节和旄麾是古代军队指挥的象征,通过“张皇”和“惨澹”的描绘,展现了军队在危机时刻的紧张与紧迫感。
“大海中西势,全台南北陲”则将视角扩大至整个台湾及其周边海域,强调了台湾作为战略要地的地位,以及其在中西海上交通中的重要性。同时,“澎湖亦门户,扼险慎藩维”指出澎湖群岛作为台湾的门户,其战略位置至关重要,需要谨慎防守以维护国家安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军事防御与地理形势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深刻忧虑和对战略要地的高度重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领土完整和国防安全的深切关注。
谁向风前吹竹箫,箫声呜咽还飘摇。
我从南武过湖口,肖我离思为写描。
晚来湖畔行人少,惟有湖边双白鸟。
箫声渐远风篁来,篁杂水声鸣未了。
湖边隐者谁家宅,门对澄湖映寒碧。
水竹之间客卜居,征人愿此开荆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