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望海潮·其二汪漕庆寿》
《望海潮·其二汪漕庆寿》全文
宋 / 史浩   形式: 词  词牌: 望海潮   押[真]韵

烟浓柳径,霞蒸花砌,春深特地芳辰。

蝶侣斗狂,莺雏弄巧,嬉嬉舞态歌唇。西圃集簪绅。

正桂薰兰玉,天寿松椿。

竞捧瑶觥潋滟,来祝纵怀人。当年辍侍严宸。

有星轺问俗,熊轼临民。

康阜政成,蕃宣治美,归休燕处申申。行庆紫泥新。

起钓璜国老,东海之滨。

屈指重开此宴,应已拜平津。

(0)
注释
烟浓:烟雾浓厚。
柳径:柳树成荫的小路。
霞蒸:朝霞蒸腾。
花砌:装饰着花朵的台阶。
蝶侣:成对的蝴蝶。
莺雏:刚孵化的小黄莺。
簪绅:贵族或官员的饰品。
桂薰兰玉:桂花和兰花般的香气。
天寿松椿:象征长寿的松树和椿树。
瑶觥:精美的玉杯。
紫泥:古代官府文书的封泥,这里代指朝廷命令。
钓璜:古代比喻隐居的贤者。
平津:古代官职,此处指高位。
翻译
烟雾弥漫的小路,朝霞映照着花坛,春天深处特意选了个好日子。
蝴蝶伴侣们尽情飞舞,黄莺雏鸟展示着灵巧,欢快地舞蹈歌唱。
名流雅士聚集在西园,赏花品茗,享受着芬芳和长寿的氛围。
大家举杯庆祝,酒液清澈,祝愿大家心情舒畅,即使曾经离开宫廷侍奉皇上。
昔日的官员深入民间,关心百姓疾苦,政绩显著,如今退休生活安逸。
国家繁荣,治理良好,他回到家中享受悠闲时光,庆祝新的政绩。
他曾是国老,居住在东海之滨,期待再次举行这样的聚会。
算计着时间,期待着再次重聚,那时他可能已位居高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宴会的景象,气氛优雅而热闹。开篇“烟浓柳径,霞蒸花砌”两句,以烟和霞来形容春天的氤氲和温暖,柳树成荫,花朵盛放,是典型的春日景色。接下来的“春深特地芳辰”则点明了时间是在春季的一个特别美好的时候。

紧接着,“蝶侣斗狂,莺雏弄巧”写出了蝴蝶和燕子的嬉戏,这些都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嬉嬉舞态歌唇”则描绘了宴会上人们欢快的歌舞之声。

“西圃集簪绅”可能是在描述宴会的地点或场景,“正桂薰兰玉,天寿松椿”则是对当地风光的赞美,用到了桂、兰、松等植物来形容环境的清新和长寿之意。

“竞捧瑶觥潋滟”表现了人们举杯祝酒的情景,而“来祝纵怀人”则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祝愿。随后的“当年辍侍严宸”可能是在回忆过去的朝廷生活,“有星轺问俗,熊轼临民”则是对当权者的赞美,形容其德才兼备。

接下来的“康阜政成,蕃宣治美,归休燕处申申”表达了国家太平、边疆安宁以及官员退隐后的闲适生活。最后,“行庆紫泥新。起钓璜国老,东海之滨”可能是在描绘一个官员的荣耀和地位,以及其在东海岸边的生活。

结尾的“屈指重开此宴,应已拜平津”则是说时间匆匆,而这场宴会又重新开始,诗人似乎已经到达了平津(可能是一个地点),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宴会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诗中的许多细节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太平、个人荣耀以及退隐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史浩

史浩
朝代:宋   字:直翁   号:真隐   籍贯:明州鄞县   生辰:1106年—1194年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猜你喜欢

到官归志浩然二绝句·其二

鸟乌未觉常先晓,笋蕨登盘始见春。

敛手还他能者作,从来刀笔不如人。

(0)

呈外舅孙莘老二首·其二

甓社湖中有明月,淮南草木借光辉。

故应剖蚌登王府,不若行沙弄夕霏。

(0)

何萧二族

西汉功名相国多,南朝人物数诸何。

向来富贵喧天地,亦有文章在涧阿。

(0)

次韵向和卿行松滋县与邹天锡夜语南极亭二首·其二

冲风冲雨走七县,唯有白鸥盟未寒。

坐中更得江南客,开尽南窗借月看。

(0)

戏答史应之三首·其一

先生早擅屠龙学,袖有新硎不试刀。

岁晚亦无鸡可割,庖蛙煎鳝荐松醪。

(0)

再答并简康国兄弟四首·其四

日中一饭蒙头睡,黄叶堆门莫扫除。

夜半枕前师子吼,起来烧却野狐书。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