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时,典章通习称老成。
分符伏轼寄专城,祗奉社稷司职勤。
不得丘壑怡性情,所求竹帛垂令名。
高堂朱户奈乐何,高堂朱户奈乐何。
五十时,典章通习称老成。
分符伏轼寄专城,祗奉社稷司职勤。
不得丘壑怡性情,所求竹帛垂令名。
高堂朱户奈乐何,高堂朱户奈乐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五十岁时,已经通晓典章制度,被视为经验丰富之人。他被委以重任,管理一地,忠诚地履行着国家赋予的职责。然而,尽管他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却未能在自然山水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他的追求在于历史的记载,希望自己的名字能流传后世。然而,即便如此,他仍旧感叹于高堂朱户的奢华生活,似乎对物质的享受也感到无奈与困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个人内心的追求与外在社会的期待,以及对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不同态度,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功名与内心的矛盾思考。黄省曾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情感表达更为丰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
此生无耽嗜,独具爱书癖。
旁搜固未暇,乍见亦略识。
尘土苦见污,更苦官事逼。
纸灯既自剪,竹牖仍仆织。
山邑少文献,有亦何自觅。
随行五升瓻,一岁无滴沥。
向来长安市,阅之常竟夕。
怅然梦里去,莽莽云雨侧。
哦此谓寒螀,夜漏三十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