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王之常》
《答王之常》全文
明 / 王汝玉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零露漙蔓草,月华皓前墀。

美人在密迩,枉劄寄遐思。

余本林栖士,夙怀山野姿。

矧兹抱痾久,筋力弥已衰。

虑淡非有悟,退閒固其宜。

念彼谷中兰,芳生日应滋。

过时不以佩,将与萧艾萎。

非君同心者,此志谅谁知。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汝玉对友人王之常的回信,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心境。

首句“零露漙蔓草,月华皓前墀”描绘了清晨露珠在草叶上滚动,月光洒在台阶上的静谧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美人在密迩,枉劄寄遐思”表达了诗人虽身处近旁,却只能通过书信寄托远方的思念之情,流露出一丝无奈和深情。

“余本林栖士,夙怀山野姿”表明诗人本就向往山林生活,内心深处有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矧兹抱痾久,筋力弥已衰”则透露出诗人因长期患病,体力日渐衰退的现实情况。

“虑淡非有悟,退閒固其宜”说明诗人认为淡泊名利、退隐山林是一种适宜的生活态度。“念彼谷中兰,芳生日应滋”借兰花比喻,表达对朋友的关怀,希望朋友如同山谷中的兰花,即使无人欣赏,也应保持自身的高洁品质。“过时不以佩,将与萧艾萎”则是对朋友的提醒,希望他不要错过时机,否则可能会像杂草一样被遗忘。

最后,“非君同心者,此志谅谁知”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的期待,只有知心的朋友才能理解自己内心的志向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现状的感慨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作者介绍

王汝玉
朝代:明

(?—1415)明苏州府长洲人,本名璲,以字行,号青城山人。少从杨维桢学。落笔数千言,文不加点。年十七中浙江乡试。洪武末以荐摄郡学教授,擢翰林五经博士。永乐初进春坊赞善,预修《永乐大典》。声名大噪,出诸老臣上,遂被轻薄名。后坐解缙累,下诏狱论死。有《青城山人集》。
猜你喜欢

留题鼓山寺

风落松声撼昼眠,似闻钟磬响云颠。

竹林欲访知何地,石鼓相传不记年。

齐主有缘成胜事,周兵无赖化飞烟。

何当一洗红尘眼,会见神通五万仙。

(0)

题宝泉轩

野人强冠襟,任事多脱略。

官府逃喧卑,僧窗憩寂寞。

高情渺层云,逸兴发幽壑。

山色为谁来,秋光无处著。

颓红挂浮图,涨碧分略彴。

天共水相合,风催雨欲作。

渔歌散汀洲,春相隔篱落。

属玉破微茫,斜书洒寥廓。

幽欢殊未阑,归兴辄作恶。

后会定何时,期以辛丁约。

(0)

题士廉所藏渔图二幅·其一

不为刘郎作谏官,桐江小艇载垂竿。

高风想见千年上,何必云台画里看。

(0)

惜余春慢.慈仁寺双松。相传有清中叶重植,非渔洋诸老所题旧物。寺燬于庚子兵燹,松独无恙。社集分咏京师花木,召南拈得,以平生未睹为憾。偶偕访之,一已枯萎,盖昨岁栖止流民,爨湢所侵也,慨然同赋

佛国沧桑,仙根陵谷,太息树犹如此。

摊书客去,题障诗传,都付洛阳残记。

龙蜕何年复生,溜雨皴痕,拿云腾势。

纵苍髯非古,也曾亲见,贞元朝士。

凭吊劫火迷茫,梵香零落,栖鹤仅留孤翠。

空王殿宇,故国风烟,谁省眄柯深意。

门外垂杨送春,分到新阴,炊羹堂里。

任行吟、庭静清涛,凄影夕阳铺地。

(0)

周氏园居

高花落落照轩明,沼水涓涓绕砌声。

静里闻香醒倦思,雨中无事见閒情。

(0)

拜书学博士作

昔梦浮生定是非,家山且喜隔年归。

扁舟又出栏潮闸,出处初心老更违。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