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高兮苕水深,陟窈窕兮眺岖嵚。
朝骋驾兮东麓,夕弭节兮西岑。
启玉齿兮坐芳林,横铁笛兮吹龙吟。
洪涛震兮玄云阴,参差管籥难为音。
岘山高兮苕水深,陟窈窕兮眺岖嵚。
朝骋驾兮东麓,夕弭节兮西岑。
启玉齿兮坐芳林,横铁笛兮吹龙吟。
洪涛震兮玄云阴,参差管籥难为音。
这首诗描绘了岘山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在此地的雅兴。首句“岘山高兮苕水深”,以“高”和“深”两个字,简洁有力地勾勒出岘山的雄伟与苕水的幽深,营造出一种深远的自然景观。接着,“陟窈窕兮眺岖嵚”进一步展现了登山的曲折与眺望的广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与欣赏。
“朝骋驾兮东麓,夕弭节兮西岑”两句,通过“朝”与“夕”的时间对比,描绘了诗人从清晨至傍晚在山麓与山峰间行进的情景,表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随后,“启玉齿兮坐芳林,横铁笛兮吹龙吟”则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他开怀大笑,坐在芬芳的树林中,横吹铁笛,发出如龙吟般的悠扬乐声,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洪涛震兮玄云阴,参差管籥难为音”最后两句,以“洪涛震”和“玄云阴”描绘了自然界的壮观景象,与前文的宁静和谐形成对比,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与深沉。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情感体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龙口岩前,白芒洲畔,长忆往时游钓。
一别青山,十年紫禁,蓦地位跻三少。
琐闼封章,玉堂视草,金殿屡承丹诏。
首鹓班、玉带朱衣,无日不瞻天表。
荷君恩、报答无能,勋庸未建,敢学归云倦鸟。
晏下彤闱,明登紫阁,独立太清天杪。
大旱为霖,巨川作楫,整顿乾坤都了。
那时节、拂袖还山,高卧海天分晓。
矗矗乔松,岩岩巨石,苍颜古色。
长共东风,不随流水,贞心自识。
年年岁岁,沾濡雨露,厌饫烟霞冰雪。
摩层汉、百尺龙鳞,俯千寻壁立。
有个仙翁,俨如山岳,独挺岁寒标格。
我爱丹青,分明画出,妙手真难得。
节近中秋,会逢初度,北斗光瞻南极。
但愿翁、柱石明堂,光华寿域。
乍因风力起,欲扯飞花住。陌上有行人、愁满路。
红亭绿水,岂是怜伊生,飘泊归何许。
东君魂梦,似逐飞扬去。留春无处。却怪铅华误。
堕粉泣残妆、风偏妒。燕泥蛛网,收拾应无数。
有恨和谁语。幽闺绝塞,故故牵人凄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