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洗残暑,秋空渺寥廓。
秋清入花骨,风致殊洒落。
何人剪琉璃,被以宝璎络。
英英妙点缀,细细疑纷错。
谁知一粟中,十里香喷礴。
自便金气爽,不赴东皇约。
黄裳得中正,无心羡丹雘。
我欲纵幽赏,村醪不堪酌。
攀折不辞劳,相对空索寞。
风流贤使君,襟怀富丘壑。
敬为使君寿,芳菲两相若。
秋雨洗残暑,秋空渺寥廓。
秋清入花骨,风致殊洒落。
何人剪琉璃,被以宝璎络。
英英妙点缀,细细疑纷错。
谁知一粟中,十里香喷礴。
自便金气爽,不赴东皇约。
黄裳得中正,无心羡丹雘。
我欲纵幽赏,村醪不堪酌。
攀折不辞劳,相对空索寞。
风流贤使君,襟怀富丘壑。
敬为使君寿,芳菲两相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燮所作的《桂花上侯使君》。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秋雨后的清新景象,赞美了桂花的高洁品质和浓郁香气。"秋雨洗残暑,秋空渺寥廓",展现了秋天的到来和空气的清爽;"秋清入花骨,风致殊洒落",写出了桂花在秋风中的飘逸神韵。
诗人将桂花比作"剪琉璃",披上"宝璎络",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桂花的晶莹剔透和华美。"英英妙点缀,细细疑纷错",进一步赞美了桂花的繁密与精致。"谁知一粟中,十里香喷礴",则突显了桂花香气的馥郁,即使微小如粟,也能香飘十里。
诗人感叹自己"自便金气爽,不赴东皇约",表示不愿与世俗同流,而是欣赏桂花的自然之美。"黄裳得中正,无心羡丹雘",表达了对桂花朴素本色的赞赏,同时也暗含了对侯使君品德高尚的赞誉。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虽然村酿不足以尽兴,但仍愿攀折桂花以表敬意,同时称赞使君的风流襟怀,如同芬芳的桂花一般。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桂花为载体,寓言寄情,既赞美了自然之美,也颂扬了人的品格,体现了宋代理学家对于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