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会李太守宅》
《夜会李太守宅》全文
唐 / 于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郡斋常夜埽,不卧独吟诗。

把烛近幽客,升堂戴接䍦。

微风吹冻叶,馀雪落寒枝。

明日逢山伴,须令隐者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ìtàishǒuzhái
táng /

jùnzhāichángsǎoyínshī
zhújìnyōushēngtángdàijiēb。

wēifēngchuīdòngxuěluòhánzhī
míngféngshānbànlìngyǐnzhězhī

翻译
在郡守的书斋里,我常夜晚打扫,不眠独自吟诵诗歌。
手持蜡烛靠近来访的隐士朋友,登堂时头戴着接䍦以示尊敬。
微风轻轻吹动着冻僵的叶子,残留的雪片从寒冷的树枝上飘落。
明天遇见山中的伙伴,一定要让他们知道这位隐者的存在。
注释
郡斋:郡守的书斋,指官员处理公务和居住的地方。
埽:打扫。
独吟诗:独自吟诗,表示孤独中的文学创作。
把烛:手持蜡烛,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与迎接。
幽客:隐士或来访的朋友,这里指隐士。
升堂:进入正屋,表示接待客人。
接䍦:古代一种头巾,这里指为尊重客人而戴的头饰。
微风:轻微的风。
冻叶:被冻硬的树叶。
馀雪:残留的雪。
寒枝:寒冷中的树枝。
明日:第二天。
逢:遇见。
山伴:山中的同伴或朋友。
隐者:隐居的人,这里特指那位来访的隐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郡斋内的夜晚独自吟咏诗歌的情景。郡斋是古代地方官府中的办公场所,官员在这里处理政务和居住。诗人于鹄通过“不卧独吟诗”表达了自己夜不能寐,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孤独感。

“把烛近幽客,升堂戴接䍦。”这里的“幽客”可能指的是书房或是官员私密会客的地方,而“升堂戴接䍦”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在夜晚举行文艺活动的情景。烛光下,诗人的身影投射在墙上,与之对吟的“接䍦”可能是指交错的树枝或者其他装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微风吹冻叶,馀雪落寒枝。”这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夜的宁静与冷清。微弱的风轻拂过结霜的树叶,而零星的雪花则缓缓地落在已经被严寒覆盖的树枝上。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刻画,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冷寂和孤独。

最后,“明日逢山伴,须令隐者知。”诗人表达了希望第二天能够邀请隐逸之士前来共度时光的愿望。这里的“隐者”指的是那些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人,他们往往是文学艺术的爱好者。通过这样的交往,诗人可能在精神上获得慰藉和灵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深沉、宁静的意境和精致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作者介绍
于鹄

于鹄
朝代:唐

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猜你喜欢

浣溪纱·其二

风皱柔怀水不如。碧城消息近来疏。

嫩凉人意倦妆梳。

锦幄明镫鸳索梦,文梁斜日燕窥书。

瞢腾浑不信当初。

(0)

石州慢.上彊村授砚图,为榆生题

蜺后哀蝉,珍重瓣香,词老亲敕。

高情无著庵中,梦冷閒鸥成忆。

药炉禅榻,几人夜半传衣,踏天直割蟾蜍月。

彩笔素心违,想吟边头白。休说。

薰香红袖,谏草青蒲,旧家遗直。

翻谱新声,流怨云腴能识。

劝君携取,萧条异代吾师,晴窗长伴研朱滴。

泼墨霅川图,满空江烟阔。

(0)

花犯.西池探梅,和梦窗韵

影横窗,苔鬟翠羽,声声唤春晓。倦蜂频到。

怜片蜡红簪,还弄疏照。

碎钿满地虬枝古,罗浮仙梦老。

惹暮雪、沾香茸袖,黄昏飘冻草。

东风岭头恨开迟,孤蓬路、老鹤天寒霜缟。

帘底月,依然见、翠眉痕小。

年时访、野桥细雨,空怅望、天涯春去了。

怕起舞、一声飞玉,凭阑人又杳。

(0)

浪淘沙.叠前韵,和乔夫人

心曲苦猜详。玉尺难量。繁音急管太悤忙。

大好金瓯拚一掷,是甚心肠。蝶桂忆长廊。

江汉茫茫。月钩初上照西墙。

何日干戈平静也,稳渡鲈乡。

(0)

好事近

双蒂水晶丸得以同心金断。

便拟移根金穴,惜冰肌无汗。

垂条疏密亦寻常,不道见寒暖。

总被蓝红江绿,把朱颜轻换。

(0)

阮郎归.费晓楼画隔花寻梦图

辛夷如雪过清明。隔阑花有情。偶然寻梦下阶行。

唤人鹦母声。偎翠袖,薄寒生。画眉新月成。

几丝烟柳作春晴。待谁吹玉笙。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