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常夜埽,不卧独吟诗。
把烛近幽客,升堂戴接䍦。
微风吹冻叶,馀雪落寒枝。
明日逢山伴,须令隐者知。
郡斋常夜埽,不卧独吟诗。
把烛近幽客,升堂戴接䍦。
微风吹冻叶,馀雪落寒枝。
明日逢山伴,须令隐者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郡斋内的夜晚独自吟咏诗歌的情景。郡斋是古代地方官府中的办公场所,官员在这里处理政务和居住。诗人于鹄通过“不卧独吟诗”表达了自己夜不能寐,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孤独感。
“把烛近幽客,升堂戴接䍦。”这里的“幽客”可能指的是书房或是官员私密会客的地方,而“升堂戴接䍦”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在夜晚举行文艺活动的情景。烛光下,诗人的身影投射在墙上,与之对吟的“接䍦”可能是指交错的树枝或者其他装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微风吹冻叶,馀雪落寒枝。”这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夜的宁静与冷清。微弱的风轻拂过结霜的树叶,而零星的雪花则缓缓地落在已经被严寒覆盖的树枝上。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刻画,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冷寂和孤独。
最后,“明日逢山伴,须令隐者知。”诗人表达了希望第二天能够邀请隐逸之士前来共度时光的愿望。这里的“隐者”指的是那些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人,他们往往是文学艺术的爱好者。通过这样的交往,诗人可能在精神上获得慰藉和灵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深沉、宁静的意境和精致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蜺后哀蝉,珍重瓣香,词老亲敕。
高情无著庵中,梦冷閒鸥成忆。
药炉禅榻,几人夜半传衣,踏天直割蟾蜍月。
彩笔素心违,想吟边头白。休说。
薰香红袖,谏草青蒲,旧家遗直。
翻谱新声,流怨云腴能识。
劝君携取,萧条异代吾师,晴窗长伴研朱滴。
泼墨霅川图,满空江烟阔。
影横窗,苔鬟翠羽,声声唤春晓。倦蜂频到。
怜片蜡红簪,还弄疏照。
碎钿满地虬枝古,罗浮仙梦老。
惹暮雪、沾香茸袖,黄昏飘冻草。
东风岭头恨开迟,孤蓬路、老鹤天寒霜缟。
帘底月,依然见、翠眉痕小。
年时访、野桥细雨,空怅望、天涯春去了。
怕起舞、一声飞玉,凭阑人又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