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户无人应客挝,自遮明眼把楞伽。
岁年漫度不知腊,天地无方何问家。
鸭脚树高生茗果,虎须蒲久发仙花。
一番相见一难得,莫怪赵州频唤茶。
雨户无人应客挝,自遮明眼把楞伽。
岁年漫度不知腊,天地无方何问家。
鸭脚树高生茗果,虎须蒲久发仙花。
一番相见一难得,莫怪赵州频唤茶。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雨中访白庵金公》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雨中造访友人的情景。首句“雨户无人应客挝”写出了环境的寂静和主人未应门的孤寂,"雨户"即雨中的门户,"挝"是敲门声。次句“自遮明眼把楞伽”则暗示金公可能正在专注于修行,以楞伽(佛教法器)遮眼,不愿被打扰。
第三句“岁年漫度不知腊”表达了时光流逝之快,金公沉浸在修行中,连季节变换都不觉察,“漫度”即随意度过。第四句“天地无方何问家”进一步揭示了金公超脱尘世,不问世俗之家的禅意。
第五、六句“鸭脚树高生茗果,虎须蒲久发仙花”描绘了庵中的自然景象,鸭脚树和虎须蒲象征着清幽与仙气,烘托出白庵的宁静与超然。
最后两句“一番相见一难得,莫怪赵州频唤茶”表达了诗人对与金公这样的高人相见的珍视,赵州禅师常以茶示教,此处暗指金公也以茶待客,诗人感叹每一次相遇都难能可贵,故频频呼唤茶水,流露出对友情的深厚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禅意,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敬仰和对精神追求的理解。
春去花随尽,红榴暖欲然。
后时何所恨,处独不祈怜。
叶叶自相偶,重重久更鲜。
流珠沾暑雨,改色淡朝烟。
著子专寒酒,移根擅化权。
愧非无价手,刻画竟难传。
末涂一过马群空,老眼双瞻碣石鸿。
固有江东兼渭北,其如明月与清风。
一官羁绊吾堪老,万里嫖姚子未穷。
寄语此时怀马祖,叩门何日许庞公。
持节还家未白头,有亲八十更何求。
又须急诏登天去,不为寒乡尽岁留。
四著儒冠甘送老,数经奇运得销忧。
拟登碣石临朝日,浩荡沧溟没白鸥。
接禄才馀岁,为邦近故园。
案图三万户,镇静五千言。
雪尽春泥滑,风生沙水昏。
犹须放琴客,坐席稍能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