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阴云蔽,狂飙暮凌乱。
清露忽凝霜,卉木皆彫换。
扰扰锥刀子,营营等血汗。
中夜起彷徨,持筹有遗算。
道路多苦辛,豺虎复为患。
念此羁旅人,如何不长叹。
四野阴云蔽,狂飙暮凌乱。
清露忽凝霜,卉木皆彫换。
扰扰锥刀子,营营等血汗。
中夜起彷徨,持筹有遗算。
道路多苦辛,豺虎复为患。
念此羁旅人,如何不长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与感慨。首联“四野阴云蔽,狂飙暮凌乱”以阴云密布、狂风肆虐的景象象征着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暗示社会局势的混乱与不稳定。接着,“清露忽凝霜,卉木皆彫换”通过自然界的季节更替,暗喻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
“扰扰锥刀子,营营等血汗”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底层人民为了生存而劳碌奔波的艰辛生活,他们如同忙碌的蜜蜂,辛勤付出却难以摆脱生活的困苦。“中夜起彷徨,持筹有遗算”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命运的无奈,即使在夜晚也无法平静,心中充满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
后半部分“道路多苦辛,豺虎复为患”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险恶,比喻为社会中的恶势力给人们带来的威胁和痛苦。“念此羁旅人,如何不长叹”则是诗人对那些漂泊异乡、饱受苦难的人们的同情与哀怜,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悲凉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底层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
庐山有山叟,弗与王侯友。
晚年居庐山,一路植榆柳。
两年柳叶长,相将荫南亩。
荫多稻苗稀,年荒岂柳咎。
风雨非不时,苗虫酷天狗。
去年工食繁,麦粥苦已久。
今岁秋无收,遑以恤其后。
有衲辞出山,所欲给众口。
众口诚待哺,志操非可苟。
元亮频叩门,礼义看授受。
饥饱信当时,平生安足负。
世人笑我拙,有酒不肯斟。
我笑世人狂,醒醉各失真。
醉时醒时言,醒时醉时心。
醒言不可道,醉心安足任。
兀兀徒自为,言行互商参。
往昔多醒者,被酒同醉人。
醉心尚可易,醒亦非其伦。
因醉乃有醒,尝为醉人瞋。
瞋中多杂乱,益伤人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