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密丛楹地,檀栾瑞植场。
灵姿纷并秀,圆节俨相当。
联景知宗茂,同根识干彊。
翠浮睢苑日,寒待帝园霜。
合响天供籁,分枝玉荐苍。
即看蕃宝实,仪凤就徊翔。
曲密丛楹地,檀栾瑞植场。
灵姿纷并秀,圆节俨相当。
联景知宗茂,同根识干彊。
翠浮睢苑日,寒待帝园霜。
合响天供籁,分枝玉荐苍。
即看蕃宝实,仪凤就徊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宫廷园林景象,通过对双竹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帝王赏心悦目的雅兴。
“曲密丛楹地,檀栾瑞植场”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幽深雅致的环境,竹子成群地生长在精美的地面和庭院中,显露出一种贵族气派。
接下来,“灵姿纷并秀,圆节俨相当”进一步描绘了双竹的优美姿态,它们不仅秀丽且形态各异,却又和谐统一,彰显出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完美结合。
“联景知宗茂,同根识干彊”则透露出诗人对这株双竹生长环境的深刻理解,它们不仅外在相连,而且内在也具有共同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格。
“翠浮睢苑日,寒待帝园霜”中,“翠浮”形容竹叶的鲜绿色泽,“睢苑”则是指竹林中的小径,而“寒待帝园霜”则表明诗人在寒冷的季节里等待着皇帝来到这片园中赏玩。
“合响天供籁,分枝玉荐苍”写出了双竹在风中摇曳时发出的声音,以及它们分枝间散发出的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如同为天地之间提供了祈福的乐音和佳境。
最后,“即看蕃宝实,仪凤就徊翔”则是诗人在欣赏这对双竹时所产生的感慨,它们如同珍贵的宝物一般,而“仪凤就徊翔”则让人联想到古代帝王乘坐的凤凰车,此处或许暗示着皇家的威严与荣耀。
整首诗通过对双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庠作为一位宫廷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前年槿篱故,新作药栏成。
香草为君子,名花是长卿。
水穿盘石透,藤系古松生。
画畏开厨走,来蒙倒屣迎。
蔗浆菰米饭,蒟酱露葵羹。
颇识灌园意,于陵不自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