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春寒数挽衣,云重雨湿不闻鼙。
老妻未免负薪叹,稚子何为索饭啼。
南地好山青不断,故园芳草绿应齐。
胸中磈磊但尘土,惭愧锦囊兼玉溪。
客舍春寒数挽衣,云重雨湿不闻鼙。
老妻未免负薪叹,稚子何为索饭啼。
南地好山青不断,故园芳草绿应齐。
胸中磈磊但尘土,惭愧锦囊兼玉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贫困而又自在的生活状态。开篇“客舍春寒数挽衣,云重雨湿不闻鼙。”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物所处的艰难境遇,春天本应温暖,却因客居他乡而感受到了寒冷,不得不频繁更换衣物,而外部的阴雨天气也使得行人稀少,连车轮的声音都听不到了。
接着,“老妻未免负薪叹,稚子何为索饭啼。”这两句表达了家中老小的辛酸和孩子们对食物的渴望。妻子年迈仍需背负柴火,而幼小的孩子们则在寻找食物,这些都是生活贫困的写照。
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苦难之中,“南地好山青不断,故园芳草绿应齐。”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内心深处的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
最后,“胸中磈磊但尘土,惭愧锦囊兼玉溪。”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自责。尽管胸中充满了世俗的烦恼和尘封的知识,但在物质上却只能感到惭愧,甚至连珍贵的书籍也无法拥有。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贫困生活的描写,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精神与物质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花蓓大如拳,花面或径尺。
紫者栖紫鸾,黄者浴黄鹄。
或似扶桑枝,推上一轮赤。
或似玻璃盆,稍久擎无力。
又有似平叔,爱矜素粉白。
又有似蜀人,喜染天水碧。
或似包绿锦,未放丹砂折。
或似浴青囊,未放沉麝发。
应须和露剪,莫使见日色。
广陵精神全,免笑花无骨。
天胡不仁兮,瘼此下民。
良苦乏贤兮,贤人名去而仙。
繄世途之好径兮,正路榛塞。
阊阖重重有栗阶而进兮,不崇朝而折翼。
鸱鹗司政兮,蝙蝠之晨。猿仁何咎兮,摈自王孙。
宁是不畏兮,天实为之。
皇浩浩之充天兮,岂其已而。
鸿翱翔而遵逵兮,退飞者再。
抟扶摇之直上兮,竟翷翩而长逝。
夫岂人为兮,呼天不闻。人莫不死兮,不亡者存。
小官之不卑兮,贤声载路。
视彭铿其犹夭兮,后昆有裕。
楙实双而一瘁兮,哀哀者母。
纷孺弱之呱前兮,苍天太苦。
生者作德兮,死者有仁。
呜呼哀哉,家国无人非余患兮,余悲夫抱志之不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