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阶下草,莫作树头花。
腐草不飘零,花飞离故家。
宁为阶下草,莫作树头花。
腐草不飘零,花飞离故家。
这首诗以“阶下草”为题,通过对比“阶下草”与“树头花”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宁为阶下草,莫作树头花。”开篇即以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草虽卑微,却能稳居阶下,不受风雨侵袭;而花虽美丽,却终要随风飘散,远离故土。诗人在这里借物喻人,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知。
“腐草不飘零,花飞离故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腐草虽然看似脆弱,但其生命力顽强,不会轻易被风吹走;而花则因追求短暂的美丽,最终却不得不离开生长的地方,四处飘零。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现象,更蕴含了对人生选择和命运抉择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阶下草”与“树头花”的形象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在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或许比追求表面的繁华更为重要。诗中蕴含的哲理,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引发对自身生活态度的反思。
鸡初鸣,明星照东屋。鸡再鸣,红霞生海腹。
百官待漏双阙前,圣人亦挂山龙服。
宝钗命妇灯下起,环佩玲珑晓光里。
直内初烧玉案香,司更尚滴铜壶水。
金吾卫里直郎妻,到明不睡听晨鸡。
天头日月相送迎,夜栖旦鸣人不迷。
西台复南省,清白上天知。
家每因穷散,官多为直移。
遥边过驿近,买药出城迟。
朝野凭人别,亲情伴酒悲。
故园愁去后,白发想回时。
何处忠州界,山头卓望旗。
高亭望见长安树,春草冈西旧院斜。
光动绿烟遮岸竹,粉开红艳塞溪花。
野泉闻洗亲王马,古柳曾停贵主车。
妆阁书楼倾侧尽,云山新卖与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