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追日落,淮泗失回顾。
乱山隐尘埃,野水瞥飞渡。
连村缺人力,舍柳无他树。
去年雪苦晚,菽麦犹堪虑。
道旁哺蔡饥,船粟争濡呴。
胜衣已学乞,姑息真汝误。
展转入徐州,严墉郁高怒。
秦越异肥瘠,朱陈互嫁娶。
当关森虎豹,行李挟恐怖。
语罢自推窗,暝色没雁骛。
车行追日落,淮泗失回顾。
乱山隐尘埃,野水瞥飞渡。
连村缺人力,舍柳无他树。
去年雪苦晚,菽麦犹堪虑。
道旁哺蔡饥,船粟争濡呴。
胜衣已学乞,姑息真汝误。
展转入徐州,严墉郁高怒。
秦越异肥瘠,朱陈互嫁娶。
当关森虎豹,行李挟恐怖。
语罢自推窗,暝色没雁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车行于淮泗之间,追赶着落日的景象,沿途山峦起伏,尘埃弥漫,河水匆匆流过。乡村道路荒凉,人力匮乏,仅见稀疏的柳树。去年雪季来得迟,诗人担忧庄稼收成。路边有饥饿的人在喂食,船只上的粮食也显得珍贵。诗人感叹自己衣衫破旧,姑息放纵可能是个错误。接着,他进入徐州,城墙高耸,城乡间的贫富差距明显,朱陈两村甚至有互嫁娶的现象。沿途关隘戒备森严,虎豹出没,行人行李充满恐惧。言谈间,诗人推开窗户,只见暮色降临,大雁和野鸭消失在视野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所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先生墓木今已拱,先生高名尚飞动。
新城山接富春山,只有祠堂对丘垄。
我知姓字三十年,江城读传心茫然。
节孝光华照天地,青史可书石可镌。
口诵法华亲寿益,掉头不受吴人辟。
请看齐云百尺楼,落日西风卷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