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种竹。喜得霜柯绿。脱手输君池墨速。
弥望风烟迷目。潇湘淇澳堪思。画成知是谁师。
盛夏无人能赏,秋声独听风枝。
病来种竹。喜得霜柯绿。脱手输君池墨速。
弥望风烟迷目。潇湘淇澳堪思。画成知是谁师。
盛夏无人能赏,秋声独听风枝。
这首《清平乐·题汪蔼士竹卷》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姚华所作。诗中以病中种竹为引,表达了对翠竹的喜爱和对其生长变化的细腻观察。"霜柯绿"描绘了竹子在霜寒中依然保持青翠,显示出坚韧的生命力。"脱手输君池墨速"一句,将竹与书法艺术相联,赞美汪蔼士画竹技艺高超,如同疾如泼墨。
接着,诗人借潇湘淇澳之地,联想到了湘妃竹的典故,暗示画中的竹子可能带有深厚的文化意蕴。"画成知是谁师"则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敬佩,以及对画中竹子背后师承的猜测。
最后两句,"盛夏无人能赏,秋声独听风枝",揭示了诗人对这幅竹卷的独特感受。在炎热的夏季,这幅画作或许未被人欣赏,但在秋风中独自聆听竹叶摇曳的声音,诗人仿佛找到了共鸣,流露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艺术享受。整首诗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深情厚意和对艺术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