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盖屋石为门,路转溪回更有村。
果树连园收芋栗,豆花满地散鸡豚。
云深易就渔樵隐,山远全忘市井喧。
何独武陵堪避世,此中佳处亦难言。
黄茅盖屋石为门,路转溪回更有村。
果树连园收芋栗,豆花满地散鸡豚。
云深易就渔樵隐,山远全忘市井喧。
何独武陵堪避世,此中佳处亦难言。
这首明代诗人郭奎的《游三门山(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质朴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黄茅盖屋石为门”,展现了山居的简陋而自然,以黄茅作屋顶,石头作为门扉,透露出一种原始和野趣。接下来的“路转溪回更有村”,通过曲折的小路和溪流,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隐藏在山水之间的村庄。
“果树连园收芋栗,豆花满地散鸡豚”两句,生动描绘了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硕果累累,芋头和板栗堆积如山,豆花遍地,家禽悠闲觅食,呈现出田园牧歌般的和谐景象。这里的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活富足而宁静。
“云深易就渔樵隐,山远全忘市井喧”进一步强调了远离尘嚣的隐逸之感,云雾缭绕的深处,渔夫和樵夫过着闲适的生活,城市的喧嚣仿佛被大山阻隔,让人忘却尘世烦恼。
最后,“何独武陵堪避世,此中佳处亦难言”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的典故,表达对这种理想生活的向往,认为这里的美景和宁静并非只有桃花源能比,但言语难以完全描绘其美好,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美好的山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
代马不忘北,越禽欣南栖。
游子乍还乡,恍恍意翻迷。
入门见父母,惜我颜黑黧。
长跪进致辞,行李实惨凄。
为言不足忧,吾肠便藿藜。
诸弟出营食,顾见蓬头妻。
弟妇拜且却,小妹娇还啼。
阿长将米归,黑盐手并赍。
喜传豆角熟,不但食黄齑。
堂堂七尺躯,壮齿生久齐。
饥寒上累亲,不如跪乳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