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几叠翠岚重,往往疏钟出梵宫。
石骨谁人镌佛像,岭头何处觅仙翁。
楼台水月丹青地,帘幕莺花锦绣丛。
游子莫支苍竹去,风雷容易起虚空。
白云几叠翠岚重,往往疏钟出梵宫。
石骨谁人镌佛像,岭头何处觅仙翁。
楼台水月丹青地,帘幕莺花锦绣丛。
游子莫支苍竹去,风雷容易起虚空。
这首诗描绘了葛岭的山色与禅寺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禅意和自然之美。首句“白云几叠翠岚重”,以叠嶂的白云和重重翠峦,展现出山岭的高峻与幽深。"往往疏钟出梵宫",远处寺庙的稀疏钟声,增添了宁静与空灵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石骨谁人镌佛像,岭头何处觅仙翁”,诗人借问佛像的雕刻者和仙翁的踪迹,寓言般表达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探寻。
“楼台水月丹青地,帘幕莺花锦绣丛”描绘了楼阁倒映在水面,如画卷般的美景,以及莺歌花舞的春色,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
最后,诗人劝告游子“游子莫支苍竹去”,暗示不要轻易离开这如仙境般的地方,因为“风雷容易起虚空”,暗示世事无常,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体来看,董嗣杲的《葛岭》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山水、禅寺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天与神交忽解携,一溪风月更同谁。
自惭潇洒如猿鹤,却向周郎怨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