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河山已改移,五株犹冒受封时。
昂藏似愧虚名污,贻笑商岩四紫芝。
二世河山已改移,五株犹冒受封时。
昂藏似愧虚名污,贻笑商岩四紫芝。
这首诗名为《泰山杂咏(其三)大夫松》,是明代诗人王弘诲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之间深刻联系的思考。
首句“二世河山已改移”,描绘了江山易主的历史沧桑,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更迭。接着,“五株犹冒受封时”一句,以“五株”象征着特定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强调尽管时代变迁,但某些事物或记忆依然存在,如同松树在风雨中挺立不倒。
“昂藏似愧虚名污”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松树人格化,表达出松树似乎因自己的名声而感到羞愧,暗含了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反思。最后,“贻笑商岩四紫芝”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反思,将松树与商岩的四位仙人相提并论,暗示了松树虽有高洁之名,却可能因某种原因而被后世嘲笑,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夫松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蕴含了对历史、名声与道德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力。
文价琼琚重,心期玉雪清。
如何后忠惠,不使累公卿。
宰县多遗爱,题舆有最声。
朱幡惊断裂,怅望上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