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石斋先生十首·其三》
《赠石斋先生十首·其三》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五言律诗

三年留絮酒,不到一峰坟。

老泪空缘梦,遗碑未有文。

堪封疑此墓,谁为达明君。

今日先生往,能无感激人。

(0)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石斋先生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首句“三年留絮酒”描绘了长时间的思念与追忆,通过“絮酒”这一意象,将时间的绵长与情感的深厚交织在一起。接着,“不到一峰坟”则点出了对先生墓地的遥望与未能亲至的遗憾,暗含着对逝去之人的深深怀念。

“老泪空缘梦”一句,以“老泪”和“梦”这两个意象,展现了诗人因回忆而生的哀伤与感慨,以及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这里的“空缘梦”,既是对梦境中与先生相聚的渴望,也是对现实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的无奈。

“遗碑未有文”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先生的纪念与追思。在先生离世后,他的事迹与贡献并未得到应有的记载与传承,这不仅是对先生的遗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历史人物的纪念方式与重视程度的问题。

“堪封疑此墓,谁为达明君”两句,表达了对先生墓地的保护与对后世传承的忧虑。这里“堪封”意味着对先生墓地的尊重与保护,而“谁为达明君”则提出了一个更为深远的问题——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究竟谁能够真正理解并传承先生的精神与成就?

最后,“今日先生往,能无感激人”以一种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先生的感激之情。即使是在先生去世之后,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所带来的影响与启发,这种感激之情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体现了先生精神的永恒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斋先生的追忆与怀念,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触及了更广泛的社会与历史层面,展现了对文化传承、个人精神价值以及后世纪念方式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宿湘山寺

古寺一声磬,烟开见清泚。

生平湘上吟,今到湘山里。

湘水入海流,湘源浚自此。

漓水走东南,两界注飞矢。

不踏五岭云,空骇七泽水。

颇闻祭川者,河源先海委。

兹行探其本,乾坤一掌指。

湘山连衡山,千里犹尺咫。

(0)

送江汶川入秦次张晴岚韵

少年嘘气结丹霞,舌在惊看鬓已华。

笑我仍骑燕市蹇,送君重上霸陵车。

心怜老友长为客,梦绕衰亲约到家。

分手泪痕寒似雪,不须天外更飞花。

(0)

啼乌

万年枝上澹朝晖,哑哑慈乌集翠微。

闻说鼎湖龙去后,哀鸣环绕紫宫飞。

(0)

与星旋释

尔我各异趣,青山为之媒。

尔心与山静,我心对山开。

山意不将迎,能通彼我怀。

书声杂梵呗,瓶钵偕尊罍。

大道固无碍,何从起嫌猜。

推窗月皎皎,梅花点苍苔。

(0)

四照轩杂咏·其一

作主是云山,客来常掩关。

春兼中酒意,人共落花间。

吟入松风韵,愁开水镜颜。

暂时容寄傲,昏黑不知还。

(0)

丙午八月分校京兆试用壁间韵

秋高锁院觉深沉,时共诸贤探邓椅。

常恐骅骝空过目,敢言桃李欲成阴。

研经辛苦看华鬓,报国文章本素心。

藻鉴高悬逢永叔,遥知玉树自森森。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