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一声磬,烟开见清泚。
生平湘上吟,今到湘山里。
湘水入海流,湘源浚自此。
漓水走东南,两界注飞矢。
不踏五岭云,空骇七泽水。
颇闻祭川者,河源先海委。
兹行探其本,乾坤一掌指。
湘山连衡山,千里犹尺咫。
古寺一声磬,烟开见清泚。
生平湘上吟,今到湘山里。
湘水入海流,湘源浚自此。
漓水走东南,两界注飞矢。
不踏五岭云,空骇七泽水。
颇闻祭川者,河源先海委。
兹行探其本,乾坤一掌指。
湘山连衡山,千里犹尺咫。
这首清代罗源汉的《宿湘山寺》描绘了诗人夜宿湘山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古寺一声磬”,以悠扬的磬声引入静谧的寺庙氛围,暗示夜晚的降临。接着,“烟开见清泚”描绘了雾气散去后,清澈的山景映入眼帘,给人以清新之感。
诗人由眼前的湘山寺联想到自己一生在湘江流域的吟游,“生平湘上吟,今到湘山里”,表达了对过往岁月和地理变迁的感慨。接下来,他借湘水入海的壮丽景象,寓言自己的行程深远,“湘水入海流,湘源浚自此”,象征着探索的无尽与源头的追寻。
“漓水走东南,两界注飞矢”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湘水与漓水相连,比喻为两条箭矢般直射远方。诗人表示没有亲自踏上五岭的云雾,却被湘泽的壮丽景色所震撼。“颇闻祭川者,河源先海委”引用神话传说,说明湘水源头的重要性,也暗含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最后两句“湘山连衡山,千里犹尺咫”,形象地描绘了湘山与衡山的连绵,即使千里之遥,在诗人的笔下也仿佛近在咫尺,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湘山寺为立足点,通过描绘湘水的源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程的思考和对自然壮美的赞叹,语言简洁,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