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兰玉易摧,累尔翁老悼童乌,此去匆匆真太恝;
自古彭殇同寿,幸有妇徽增寡鹄,千秋啧啧又奚悲。
本来兰玉易摧,累尔翁老悼童乌,此去匆匆真太恝;
自古彭殇同寿,幸有妇徽增寡鹄,千秋啧啧又奚悲。
这首挽联以深沉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对生命的感慨。上联“本来兰玉易摧,累尔翁老悼童乌”中,“兰玉”比喻逝者,暗示其如兰花般高洁,如美玉般珍贵,却易受摧折,让老人因失去亲人而哀伤。这里将逝者与老人的关系描绘得十分紧密,体现了亲情之痛。
下联“自古彭殇同寿,幸有妇徽增寡鹄”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生命的意义。彭殇同寿,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意为长寿与短命在本质上并无区别,都是生命的自然过程。此处通过引用这一典故,表达出对生命平等的哲学思考。同时,“幸有妇徽增寡鹄”中的“妇徽”可能是指逝者的妻子,而“寡鹄”则比喻失去伴侣的孤独,这句话意味着尽管失去了伴侣,但仍有妻子的陪伴,减轻了孤独感,增添了生活的色彩。
最后一句“千秋啧啧又奚悲”,意思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逐渐接受并适应失去亲人的事实,悲痛之情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去。这句话既是对逝者的一种安慰,也是对生者的一种鼓励,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面对生死的自然规律。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还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理性态度。
茱萸酒法大家同,好是盛来白碗中。
这度自知颜色重,不消诗里弄溪翁。
五女誓终养,贞孝内自持。
兔丝自萦纡,不上青松枝。
晨昏在亲傍,闲则读书诗。
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
少年绝音华,贵绝父母词。
素钗垂两髦,短窄古时衣。
行成闻四方,征诏环珮随。
同时入皇宫,联影步玉墀。
乡中尚其风,重为修茅茨。
圣朝有良史,将此为女师。
促刺复促刺,水中无鱼山无石。
少年虽嫁不得归,头白犹著父母衣。
田边旧宅非所有,我身不及逐鸡飞。
出门若有归死处,猛虎当衢向前去。
百年不遣踏君门,在家谁唤为新妇。
岂不见他邻舍娘,嫁来常在舅姑傍。
月明中庭捣衣石,掩帷下堂来捣帛。
妇姑相对神力生,双揎白腕调杵声。
高楼敲玉节会成,家家不睡皆起听。
秋天丁丁复冻冻,玉钗低昂衣带动。
夜深月落冷如刀,湿著一双纤手痛。
回编易裂看生熟,鸳鸯纹成水波曲。
重烧熨斗帖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
天涯悠悠葬日促,冈坂崎岖不停毂。
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
洛阳城北复城东,魂车祖马长相逢。
车辙广若长安路,蒿草少于松柏树。
涧底盘陀石渐稀,尽向坟前作羊虎。
谁家石碑文字灭,后人重取书年月。
朝朝车马送葬回,还起大宅与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