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垂带布衣轻。
谁能世路趋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
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垂带布衣轻。
谁能世路趋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太平盛世中安贫乐道的生活状态。"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垂带布衣轻"表达了诗人出生于一个崇尚儒学、社会和谐安宁的时代,个人也过着简朴不奢侈的生活。"谁能世路趋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则是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发出质疑,同时表达了诗人自己愿意投身于朝廷服务,最终回归到精神上的纯净和超脱。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价值观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唐代士大夫阶层中崇尚清高自守、不愿过度追求世俗功利的一种精神态度。
招隐有成例,束帛蒲轮徵。
其实多难副,欲隐乃炫名。
吁嘻更甚者,复以充隐称。
世变风愈下,矫托非人情。
所以安车求,不闻在虞廷。
股肱佐元首,喜起歌载赓。
我欲辟四门,天衢坦荡平。
拒人曷其可,曲已有不能。
庶几两不失,冀得真俊英。
错薪之子思,肥遁幽人贞。
富贵图诚小,致泽量应宏。
待贾韫椟答,末难荷蒉征。
苟其有耽心,朝野何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