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侯山与故宫连,想见兴王作邑年。
银海竟从僧易地,石床空令女朝天。
山青尚似觚棱阙,涧涸曾无功德泉。
正是江村寒食节,落花飞絮羡门前。
蒋侯山与故宫连,想见兴王作邑年。
银海竟从僧易地,石床空令女朝天。
山青尚似觚棱阙,涧涸曾无功德泉。
正是江村寒食节,落花飞絮羡门前。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鼐所作的《过明孝陵》。诗中描绘了对明孝陵的景仰之情,以及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首联“蒋侯山与故宫连,想见兴王作邑年”,开篇即以蒋侯山与故宫相连的景象,引出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的历史回忆,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颔联“银海竟从僧易地,石床空令女朝天”,通过“银海”和“石床”的意象,分别象征着佛教的庄严与女性的纯洁,暗示了明孝陵作为皇家陵寝的神圣与庄重,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颈联“山青尚似觚棱阙,涧涸曾无功德泉”,运用对比手法,将山色的青翠与历史的痕迹相联系,山上的“觚棱阙”(宫殿的装饰物)与“功德泉”(象征着皇恩浩荡的泉水)的消失,反映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
尾联“正是江村寒食节,落花飞絮羡门前”,点明了时节,寒食节是古代祭祀祖先的日子,诗人在此时路过明孝陵,不禁感慨万千。落花与飞絮的景象,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门前的景象引发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明孝陵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富有哲思。
秋风萧爽天气凉,此日何日升斯堂。
堂中老人寿而康,红颜绿鬓双瞳方。
家贫儿痴但深藏,五年不出门庭荒。
灶陉十日九不炀,岂办甘脆陈壶觞。
低头包羞汗如浆,老人此心久已忘。
一笑谓汝庸何伤,人间荣耀岂可常。
惟有道义思无疆,勉励汝节弥坚刚。
熹前再拜谢阿娘,自古作善天降祥。
但愿年年似今日,老莱母子俱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