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有遗叟,寂寞居河滨。
一褐常见肘,数椽聊寄身。
所志在不苟,食力甘苦辛。
闲来把直钓,终日无纤鳞。
晴霞映眉宇,野水光粼粼。
坐久发清啸,怡然全我真。
古树落高荫,远水怀故人。
于此颇有得,毋谓于陵贫。
南村有遗叟,寂寞居河滨。
一褐常见肘,数椽聊寄身。
所志在不苟,食力甘苦辛。
闲来把直钓,终日无纤鳞。
晴霞映眉宇,野水光粼粼。
坐久发清啸,怡然全我真。
古树落高荫,远水怀故人。
于此颇有得,毋谓于陵贫。
这首清代诗人萧中素的《述怀寄佘峰董得仲先生》描绘了一位隐居在河边的老者形象。他身着简朴,居住环境简陋,但生活态度严谨,自食其力,甘于辛苦。他喜欢垂钓,然而并无收获,反而享受着晴空下的宁静和自然之美。他时而发出清啸,心境悠然,回归本真。他还感慨古树与远方的流水,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尽管生活清贫,但他从这种简朴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满足,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淡然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岩下相逢不忍还,狂歌醉酒且盘桓。
仇香莫问神仙事,天上人间总一般。
吾结草庵蔡溪侧,四顾峰峦皆峭壁。
石门千仞锁天津,来者欲登那措足。
住此庵中是何缘,不诗不颂亦不禅。
饥来苦菜和根煮,叠石为床困即眠。
日照诸峰阴羃羃,负暄孤坐情何适。
驯伏珍禽趁不飞,猿猱扪我衣中虱。
闲支瘦筇六七尺,山行野步扶危力。
披云入草不辞劳,逢人打破修行窟。
或停松,或坐石,静听溪泉漱鸣玉。
源深洞邃来不休,声声奏尽无生曲。
杂羽流商谁辨的,五音六律徒敲击。
有时乘兴上高峰,大笑狂歌天地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