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象何人识,冥鸿有客思。
虚空无住著,矰缴枉劳施。
明月浮杯远,孤云振策迟。
万人看出处,示寂在京师。
灵象何人识,冥鸿有客思。
虚空无住著,矰缴枉劳施。
明月浮杯远,孤云振策迟。
万人看出处,示寂在京师。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所作的《挽空无相四首(其二)》。诗中,诗人通过对“灵象”和“冥鸿”的描绘,寓言般地表达了对空无相之境的领悟。"灵象何人识"暗示了事物的神秘与难以捉摸,而"冥鸿有客思"则象征着超脱尘世的孤高情怀。"虚空无住著"进一步强调了万物皆空的本质,认为世间的一切执着都是徒劳的。"矰缴枉劳施"运用射鸟的典故,比喻人们对于世俗名利的追求如同白费心力。
"明月浮杯远"描绘出一种超然的景象,暗示诗人的心境如同明月般清澈,远离尘嚣。"孤云振策迟"则以孤云为意象,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不急不躁的态度。最后两句"万人看出处,示寂在京师"揭示了诗人的智慧和境界,他明白自己的觉悟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理解,静静地在京师中展示着内心的寂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深沉的哲理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空无相境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体验。
天风九万里,直下大江东。
海波十千丈,总令三山濛。
龙螭趋巨壑,蛟鳄舞阴空。
陵谷须臾变,高深那可冯。
此时愁坐客,天水日堪同。
披襟依雪浪,接瞬隐苍穹。
烟云无定色,气势转相雄。
击楫今焉取,垂纶力所穷。
我怀惜阴意,苦遭灵曜懵。
仰看羲辔落,或恐地维汎。
自怜昏与旦,飘摇似转蓬。
寄语布帆人,此际莫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