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逢秋热,忽如夏杪时。
葛收箱欲换,扇衍箧重持。
每逐含风爽,还思蒸雨滋。
天恩各知否,华黍待成迟。
关外逢秋热,忽如夏杪时。
葛收箱欲换,扇衍箧重持。
每逐含风爽,还思蒸雨滋。
天恩各知否,华黍待成迟。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题为《秋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季炎热的景象。首句“关外逢秋热”,开篇即点明地点与季节,虽是秋季,却仍感受到夏日末尾的炎热,形成一种反差感。接下来,“忽如夏杪时”一句,用比喻手法,将此时的炎热比作夏日的尾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换的独特感受。
“葛收箱欲换,扇衍箧重持”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应对炎热的日常场景。葛布收起,准备换上更适宜秋季穿着的衣物;扇子从箱中取出,再次使用。这两句通过生活细节,生动展现了季节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每逐含风爽,还思蒸雨滋”则转向自然界的描写,通过“含风爽”和“蒸雨滋”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候现象,表现了作者对不同天气的感受。含风爽时,凉风习习,带来一丝丝的清爽;而蒸雨滋时,雨水滋润大地,万物得以生长。这两句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观察,也蕴含了对生命成长的哲思。
最后,“天恩各知否,华黍待成迟”一句,以问句形式表达了一种期待与感慨。在秋天,各种农作物正待成熟,但似乎进展缓慢,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可能暗含了对时间流逝、收获与等待之间关系的思考。整首诗通过对秋热这一主题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季节变换、自然现象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飞云过尽,明河浅、天无畔。
草色栖萤,霜华清暑,轻飔弄袂,澄澜拍岸。
宴玉麈谈宾,倚琼枝、秀挹雕觞满。
午夜中秋,十分圆月,香槽拨凤,朱弦轧雁。
正是欲醒还醉,临空怅远。壶更叠换。
对东西、数里回塘,恨零落芙蓉、春不管。笼灯待散。
谁知道、座有离人,目断双歌伴。烟江艇子归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