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玄理歌·其二》
《玄理歌·其二》全文
元 / 李道纯   形式: 古风

皎蟾形兆出庵来,烁烁光明充大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啬谓之重积德。

性天大察长根尘,理路多通增业识。

聪明智慧不如愚,雄辩高谈争似嘿。

绝虑忘机无是非,隐耀含华远声色。

寡欲薄味善根臻,省事简缘德本植。

一念融通万虑澄,三心剔透诸缘息。

谛观三教圣人书,息之一字最简直。

若于息上做工夫,为佛为仙不劳力。

息缘达本禅之机,息心明理儒之极。

息气凝神道之玄,三息相须无不克。

说与知堂田皎蟾,究竟自心为轨则。

(0)
鉴赏

这首《玄理歌(其二)》由元代道士李道纯所作,以“皎蟾”为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道家的修行理念和宇宙真理。

首先,“皎蟾形兆出庵来,烁烁光明充大宇”,以皎洁明亮的月亮象征着真理的光芒普照万物,启示人们在修行中追求内心的光明与纯净。

接着,“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啬谓之重积德”,强调了节制与积累功德的重要性,认为在处理人事与顺应自然时,应采取节俭的态度,以此积累深厚的道德力量。

“性天大察长根尘,理路多通增业识”,指出人的本性应如同广阔的天空,洞察万物,通过不断学习和理解,增长知识与智慧。

“聪明智慧不如愚,雄辩高谈争似嘿”,提出真正的智慧并非在于口舌之利,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深沉,沉默有时比言辞更能体现智慧。

“绝虑忘机无是非,隐耀含华远声色”,倡导摒弃杂念,忘却机巧,远离是非,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雅,远离世俗的喧嚣。

“寡欲薄味善根臻,省事简缘德本植”,强调减少欲望和简化生活,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根基,通过减少外在事务的干扰,稳固内在的德行。

“一念融通万虑澄,三心剔透诸缘息”,说明通过专注与内省,可以将纷乱的思绪澄清,达到心灵的和谐与统一,去除一切杂念。

“谛观三教圣人书,息之一字最简直”,指出观察并理解佛教、道教、儒家等圣贤的经典,发现“息”字是通往真理的关键,意味着在修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平衡。

最后,“若于息上做工夫,为佛为仙不劳力”,鼓励人们在修行中专注于“息”的修炼,即呼吸的调整与内心的平静,这样便能自然而然地达到佛或仙的境界,无需过多的努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月亮为引子,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哲理,阐述了道家修行的核心理念——通过内心的修养与节制,达到与宇宙和谐共生的状态,最终实现精神上的升华与解脱。

作者介绍

李道纯
朝代:元   字:元素   号:清庵   籍贯:湖南都梁(武冈)

李道纯 ,湖南都梁(武冈)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李道纯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 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猜你喜欢

福州新馆联

同人于门,群贤毕至;适子之馆,吉事有祥。

(0)

会嵇山

为访名山至,山游雨亦灵。

伏犀苔石怒,残鲙涧鱼腥。

野葛萦空井,寒花冻石瓶。

披图访遗迹,行箧有桑经。

(0)

柳絮

非花还似落花飞,飘泊天涯竟不归。

远道绵绵愁荡子,游丝剪剪上春衣。

离亭藉草重裀软,小雨沾泥积翠微。

轻薄才人争比拟,谢娘风调见应稀。

(0)

王良百一诗·其五十五

识得寻常病,便须用橘皮。

槟榔为第一,葱油最相宜。

(0)

王良百一诗·其一略相

耳小根一握,头长鼻要宽。

能行三百里,解立四蹄攒。

(0)

过耒江吊子美

耒阳浦口系扁舟,红蓼滩头宿白鸥。

半夜青灯千里客,数声寒雁一天秋。

蛩吟隔岸情如诉,斗柄横江势欲流。

惆怅杜陵老诗伯,断碑古木绕荒丘。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