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和》
《自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不夜城头著此亭,东皇幻化一何神。

相将莲炬催芳夕,来俾梅花作好春。

自腊月前尤可喜,觉西风外已无尘。

衔枚晓奏鹅池捷,为问和门有此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夜景象。开篇“不夜城头著此亭”表明诗人在一个通宵未眠的城市角落里建造了一个亭子,透露出一丝寂寞和超脱尘世的情怀。“东皇幻化一何神”则将这种情感联系上了道教中的东华帝君,暗示了一种仙境般的超然。

“相将莲炬催芳夕”中的“莲炬”指的是莲花形状的灯笼,用来点缀夜晚的景色,使得春天的傍晚变得更加迷人。接着“来俾梅花作好春”则是说借助梅花的清香来迎接美好的春季,诗人在这里将自然之美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

“自腊月前尤可喜”中,“腊月”即冬至后的一个月份,这时节已经可以欣赏到初春的景色和气息,而“觉西风外已无尘”则是说在这之前,诗人就已经感受到了清新的西风,这种感觉里没有了尘世的杂质。

最后两句“衔枚晓奏鹅池捷,为问和门有此人”中,“衔枚”意味着早晨时分,“晓奏鹅池捷”则是说在清晨奏响了乐曲,可能是在某个园林之中。末尾的“为问和门有此人”表达了一种对知音者的寻觅,是在询问是否有人能理解诗人的心声。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亭子、幻化的仙境、春天的美好以及早晨的乐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知己的渴望。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舟泊龙江

飘泊终何事,征帆日趁流。

鸟飞江驿暮,人到石城秋。

市火浮孤棹,渔歌出远洲。

停沽休借问,长记柳边楼。

(0)

晋陵喜闻于子遂庵归里却寄十二韵

八月风露清,林端枣红皱。

喜我故人归,归与穷昏昼。

离绪依僮仆,欢情隔老幼。

如此二十年,思之令人瘦。

似我客京华,卖文救颠仆。

官长怕逢迎,溪田忆耕耨。

悠悠寄征旆,披披拂归袖。

及来故山边,壶榼争相就。

懒说短长亭,梦惊东西堠。

翻思君在远,岁月荒难究。

去者松楸古,来者年齿茂。

君犹住燕山,缥缈亲句读。

如今事已然,志愿颇稍售。

出入有儿郎,孙亦复娟秀。

茗碗列前轩,炉香置几右。

主客醵钱刀,亲朋罗饤饾。

笑语多旧事,契阔喜新觏。

时杂往来客,中有草木臭。

是时江南天,烟雨寒橘柚。

明当少有携,一醉为君寿。

(0)

初夏忆木兰旧游·其一

还望梅峰半,茅斋起寂寥。

径通岩顶石,楼瞰海门潮。

蝉嘒风中竹,蜗行雨后蕉。

澄心点《周易》,滴露在林椒。

(0)

送王怀人归汉阳寄张素先孟天友

芳郊碧草正萋萋,落日河梁手重携。

词客高吟《青雀舫》,楚人齐唱《白铜鞮》。

城边树色连樊口,江上花明满大堤。

十载故交零落尽,因君为访鹿门西。

(0)

过江州有感

但得绝流去,此行非我身。

有军挥白羽,无令不朱轮。

坐失邯郸策,空嗟洮水人。

故园花已落,惆怅老风尘。

(0)

秋日自遣

寥落江城暮,秋风处处同。

一官三峡外,数口万山中。

贫贱差时辈,飘零任转蓬。

故园归未得,目断信陵东。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