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泊终何事,征帆日趁流。
鸟飞江驿暮,人到石城秋。
市火浮孤棹,渔歌出远洲。
停沽休借问,长记柳边楼。
飘泊终何事,征帆日趁流。
鸟飞江驿暮,人到石城秋。
市火浮孤棹,渔歌出远洲。
停沽休借问,长记柳边楼。
这首清代诗人吴屯侯的《舟泊龙江》描绘了一幅江上漂泊者的画面。首句“飘泊终何事”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的深深感慨,暗示了他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接着,“征帆日趁流”写出了船只顺着江流前行,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随波逐流。
“鸟飞江驿暮,人到石城秋”通过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孤独与凄凉,黄昏时分鸟儿归巢,而诗人却在秋天的石城停留,寓言了人生的短暂和季节的更替。下联的“市火浮孤棹,渔歌出远洲”则描绘了夜晚江面的寂静,远处渔火点点,渔歌悠扬,更显诗人内心的孤寂。
最后两句“停沽休借问,长记柳边楼”,诗人决定不再打听外界的信息,只愿长久记住那柳树依依的岸边楼阁,表达了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藏,以及对当下漂泊生活的淡淡哀愁。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漂泊体验和人生哲思。
前车载囊橐,后车载妻孥。
壮丁夹傍路,布地黄金铺。
江山方鼎沸,官府争首途。
国事彼何知,鼠窜保头颅。
何来庾吴郡,载去飞舳舻。
始知朝庙上,多此误国徒。
可怜海外民,日日望来苏。
去者已如鲫,在者亦犹驽。
行旌出郊野,阻截逢狗屠。
千夫拥锹锸,一夫起啸呼。
官长将焉往,进退局辕驹。
轿有七宝笥,箧有一箪珠。
匍匐献营垒,四出调兵符。
护卫过城甸,胜似供军需。
官守弃陷阱,生死脱崎岖。
海峤三千里,谁能为负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