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
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
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
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松百尺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清风徐来惊睡馀,遂超羲皇傲几蘧。
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
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
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
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
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松百尺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清风徐来惊睡馀,遂超羲皇傲几蘧。
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游灵隐寺》。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作者深邃的情感和他对自然美景的独到领悟。
诗中的“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开篇便引人入胜,提醒读者过去的辉煌如今已经不复存在。这里,“钱塘湖”、“钱王壮观”皆为历史名胜,但在诗人笔下,它们成为了过往时光的象征。
“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财富与物欲无关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黄金和珠宝的比喻,表达了他对于物质享乐的淡然态度。
接下来的“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表现出一种对世事变迁的超然感受。诗中提到的“宦游”、“宫阙”原本是权力和奢华的象征,但在这里,它们却成为了供常人游玩的地方,反映了历史沧桑与人间冷暖。
“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则是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这里,“盛衰哀乐”指的是人生的起伏变化,而“两须臾”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紧接着,“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表达了诗人的自然情怀和他对灵隐寺独特的情感。诗人在这里选择“庐”作为居所,体现出一种与世隔绝、寄情于山水的生活态度。
随后的“乔松百尺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则通过对松树和柳条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欣赏。这里,“乔松”、“苍髯”都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生命力的顽强。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则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席和欢乐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声音和景象的细致刻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样的场合之中。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则表现了诗人在享受自然美景之余,对生活品质追求的高标准。这里,“凝香”、“氍毹”都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清净无染的境界。
“清风徐来惊睡馀,遂超羲皇傲几蘧”则是诗人在自然之中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和升华。这里,“清风”、“惊睡”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细微变化的敏感体验。
最后,“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则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归途的情景。“栖鸦”、“毕逋”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行程的结束,而“孤烟落日”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难以言说的淡远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游历经历,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领悟。诗中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是北宋文学中的佳作。
强胡犯金阙,驻跸大江南。
二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
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昙。
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五丈原头刁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
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
盛事何由观北伐,后人谁可继西平。
眼昏不奈陈编得,挑尽残灯不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