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楚僧智普始与吴僧显忠来过今见二人诗进于旧矣》
《答楚僧智普始与吴僧显忠来过今见二人诗进于旧矣》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我初见子时,子作楚人语。

复与吴客来,音俱变齐鲁。

乃知久处益,薰莸可同举。

更当富于学,兹言聊以补。

(0)
注释
子:指对方,这里是对某人的称呼。
楚人语:楚地的方言。
吴客:吴地的客人。
音俱变:语音都改变了。
益:更加,越发。
薰莸:薰莸比喻不同的人或事物,薰是香草,莸是臭草。
聊以补:姑且用来弥补或作为启发。
翻译
我初次见到你的时候,你说的是楚地的方言。
后来你又和吴地的客人交流,语音也随之转变为鲁、齐的口音。
这才明白长时间相处后,薰莸这样的不同也能共处。
你应该更加丰富学问,这番话就权且作为补充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题为《答楚僧智普始与吴僧显忠来过今见二人诗进于旧矣》。诗中描述了诗人初次见到智普和显忠两位僧人,他们分别来自楚地和吴地,语言风格各异。然而,经过长时间的交往,诗人发现他们的才华和学问可以相互提升,如同薰莸(香草和臭草)虽不同质,但相处久了也能共存。诗人借此表达对他们的赞赏,并期待他们在学术上更加丰富,这番话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和补充。

诗中的"我初见子时,子作楚人语"描绘了初识时的鲜明地域特色;"复与吴客来,音俱变齐鲁"则暗示了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乃知久处益,薰莸可同举"揭示了相互影响和提升的主题;最后"更当富于学,兹言聊以补"表达了对二人学术追求的期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梅尧臣对于文化交融和人才发展的赞赏,以及对友情和学问的珍视。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寄怀潮阳同人黄元宇黄玉田两方伯林仰晋给谏张惺初观察

蓬飘萍散几星霜,寤寐常悬月照梁。

同籍君皆衣锦客,败群我是触藩羊。

浮云变态缘何事,春梦回头有几场。

最羡凤城歌四凤,一时千仞共翱翔。

(0)

寄怀汤嘉宾太史社丈

梦魂不到紫薇天,却忆鸡坛索赋年。

自是入宫皆见妒,敢云同病更相怜。

沧溟力破风霜挟,锦绣堆成日月悬。

汉室于今买词赋,文园应起枕游仙。

(0)

谒贺郡大父清白龙公·其二

中原旗鼓忆相当,并辔联翩入建章。

自笑耦耕今桀溺,曾同题柱旧田郎。

千金不买长门赋,六月谁飞易水霜。

见说怜才更怜旧,不妨颠倒着衣裳。

(0)

初秋任渭宇李少鹤两将军招饮湖光亭

西湖秋色近如何,落日轻桡载酒过。

缓带元戎移小队,长裾狂客共高歌。

纤纤新月窥霜柳,飐飐香风折露荷。

为问六如亭畔路,香魂曾否复凌波。

(0)

甲寅秋兴十首·其六

新凉一榻腹便便,术序芝图续旧编。

老去尚拈成冢笔,梦来犹赋衍波笺。

应怜白发三千丈,曾染缁尘十二年。

秋色渐堪苏病骨,可能长办杖头钱。

(0)

得报中考功令·其一

拙宦应宜早乞身,何因十载狎风尘。

閒居已遂陈情疏,吏议唯求避世人。

远岫无心云片片,长林有伴鹿甡甡。

莫言积毁堪销骨,自信孤臣是逐臣。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