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卜隐十馀秋,曾伴仙翁处处游。
瀑布长流天上雪,翠屏高倚洞前楼。
云堆华顶寻飙驭,月满灵溪狎海鸥。
此地重归别得路,赤城玉府透瀛洲。
台山卜隐十馀秋,曾伴仙翁处处游。
瀑布长流天上雪,翠屏高倚洞前楼。
云堆华顶寻飙驭,月满灵溪狎海鸥。
此地重归别得路,赤城玉府透瀛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台山卜隐的怀念之情,以及与仙翁共同游历的美好记忆。"瀑布长流天上雪,翠屏高倚洞前楼"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自然景观的画面,瀑布如同天上的雪一般飞流不息,而翠绿的山屏映衬着高耸的楼阁,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画。"云堆华顶寻飙驭,月满灵溪狎海鸥"则展现了诗人在这片美丽景致中追寻仙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其中“狎”字更增添了一种亲昵与自然的感觉。
最后两句"此地重归别得路,赤城玉府透瀛洲"表达了诗人再次回到这个地方时感受到的不同寻常之感,以及对美好风光的深深眷恋。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怀。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张子作斋舍,而以益为名。
吾闻诸夫子,求益非速成。
譬如远游客,日夜事征行。
今年适燕蓟,明年走蛮荆。
东观尽沧海,西涉渭与泾。
归来闭户坐,八方在轩庭。
又如学医人,识病由饱更。
风、雨、晦、明、淫,跛、躄、瘖、聋、盲。
虚实在其脉,静躁在其情。
荣枯在其色,寿夭在其形。
苟能阅千人,望见知死生。
为学务日益,此言当自程。
为道贵日损,此理在既盈。
愿言书此诗,以为益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