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草苔昏,尚有当年墨法存。
祇恐终随峄碑尽,西风吹烧满秋原。
百年风雨草苔昏,尚有当年墨法存。
祇恐终随峄碑尽,西风吹烧满秋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于文化遗产保存的忧虑。诗中的“百年风雨草苔昏”描绘了一种时间流逝、事物毁坏的情景,而“尚有当年墨法存”则表明尽管如此,但某些东西还保留着往日的痕迹。这里的“墨法”可能指的是书法或文学作品,意味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诗人担忧的是这些珍贵的遗产最终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如同“祇恐终随峄碑尽”,即便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也可能被岁月磨灭。
最后两句“西风吹烧满秋原”则描绘了一幅秋天萧瑟、万物凋零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沉郁氛围。整首诗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以及个人生命无常的感慨。
柳塘流水春沄沄,谁放百头花鸭群。
石田老翁真好戏,点染霜毫成锦云。
锦云历乱不可数,饮啄浮沈散还聚。
白莹翻令鸥鹭猜,綵鲜更被鸳鸯妒。
菰蒲剑芽一尺强,水香烟暖任回翔。
正怜身上无泥滓,安用人间觅稻粱。
洞庭之波连笠泽,深绿晴摇汉江色。
甫里先生得意时,自挈雕阑引文翼。
我家恰与天随邻,惯见毰毸弄碧粼。
就中亦有能言者,不取橐金惊使人。
龙门漫士真逸才,胸中丘壑何奇哉。
岚光晴翠海天曙,出云金碧芙蓉开。
遥看几处烟中树,云是王乔清隐处。
万壑松声客掩扉,数峰花雨僧归寺。
故人文学似前贤,结屋栖迟今几年。
多情远寄山中兴,匡庐天姥应徒然。
我亦平生爱山者,闻说兹山莫能写。
清风邈矣不可攀,萝月云泉梦良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