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嘴穿虚壤,卑栖足自支。
晚归先认穴,春哺亦知时。
避隼栖林莽,随虫掠水湄。
画梁原不爱,于世更何疑。
利嘴穿虚壤,卑栖足自支。
晚归先认穴,春哺亦知时。
避隼栖林莽,随虫掠水湄。
画梁原不爱,于世更何疑。
这首诗描绘了土燕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智慧。开篇“利嘴穿虚壤,卑栖足自支”形象地展示了土燕以锐利的喙挖掘土壤,寻找食物,栖息在低矮之处,依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身体的生活状态。接着,“晚归先认穴,春哺亦知时”则揭示了土燕具有敏锐的时间感知能力,能够准确判断日落时间返回巢穴,以及在春季适时哺育幼鸟,体现了它们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适应。
“避隼栖林莽,随虫掠水湄”进一步展现了土燕的生存策略,它们在面对猛禽如隼的威胁时,会选择隐蔽在茂密的树林中躲避;而在捕捉昆虫时,则会迅速掠过水面,显示出其机敏的捕食技巧。最后,“画梁原不爱,于世更何疑”表达了诗人对土燕不追求华丽装饰,而是专注于生存与繁衍的态度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对世间事物的淡然态度,认为土燕的生活哲学足以解答世间的一切疑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土燕这一物种的独特生活习性,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岁曶曶其欲颓兮,久栖身于幽仄。
虑脩名之不立兮,聊广遂于前画。
搴玉英以自脩兮,结荣茝以佩之。
服芰制而荷衣兮,又饰之以江蓠。
望阆风之板桐兮,弱水瀰以见隔。
造旬始而觐清都兮,求仙梯而未得。
沐咸池兮,晞发阳阿。凿井耕田兮,姑击壤以歌。
吾家五世十三人,竞撷丹枝撼月轮。
庆历贤科开后裔,隆兴儒业继前尘。
泥金帖报家庭喜,烧尾筵张帝里春。
从此传芳应未艾,桂香应已袭天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