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珍所尚,三叹少知音。
不遇丁年友,那称大历琴。
徽明千古月,匣向万山岑。
最是同閒止,商歌入旧林。
端居珍所尚,三叹少知音。
不遇丁年友,那称大历琴。
徽明千古月,匣向万山岑。
最是同閒止,商歌入旧林。
这首诗《大历琴》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端居珍所尚,三叹少知音”两句,表达了诗人身处静谧之中,珍视内心所崇尚的事物,却感叹知音难觅的情感。接下来,“不遇丁年友,那称大历琴”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年轻时挚友的怀念,以及在没有遇到这样的朋友时,即使拥有珍贵的大历琴也难以真正欣赏其美妙之处的心情。
“徽明千古月,匣向万山岑”描绘了一幅月光如洗、琴匣置于群山之中的景象,暗喻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琴声虽美,却无人倾听的孤独感。“最是同閒止,商歌入旧林”则以“閒止”和“商歌”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享受自然之乐,回归往日生活的愿望。
整体而言,《大历琴》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往昔生活的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芙蓉城里花如簇,况有澄江秋水绿。
花间茅屋是君家,门外萦回江一曲。
长年自与世情疏,何异柴桑处士居。
竹粉晴飘围罢局,芸香昼染读残书。
我曾放迹澄江上,水墅山村遍游赏。
如何未解识君家,往事茫茫空怅怏。
君家令子仙闱郎,我忝濡毫直玉堂。
侍宴每联金屋坐,退朝常接玉墀行。
几番论旧相留恋,彷佛澄江眼中见。
令人飞梦落江南,满座秋光净如练。
披图索我为题诗,老去空惭藻思非。
勉率为君歌此曲,恍然疑接谢元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