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复凌霄耸壑心,千寻落落卧幽岑。
敢将荣悴争时代,独与岩流共古今。
纵使帆来难近汉,便教斫就不堪琴。
南朝名士虽工赋,未解庄休意更深。
无复凌霄耸壑心,千寻落落卧幽岑。
敢将荣悴争时代,独与岩流共古今。
纵使帆来难近汉,便教斫就不堪琴。
南朝名士虽工赋,未解庄休意更深。
这首清代诗人叶方霭的《枯树》描绘了一棵不再挺拔的古树,它失去了往日直冲云霄的雄心,静静地躺在幽深的山岭之中。诗人通过枯树的形象,寓言般地表达了对荣辱变迁的态度:它不与世俗的兴衰竞争,而是独自静观岁月的流转,与山岩同在,共享历史的沧桑。
"无复凌霄耸壑心",写出了枯树曾经的壮志豪情已消磨殆尽;"千寻落落卧幽岑",则描绘了其如今孤独而沉寂的姿态。接下来的诗句"敢将荣悴争时代,独与岩流共古今"进一步强调了枯树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即使无法接近繁华的江汉,也不愿被砍伐制成乐器,宁愿保持自然的形态。
最后,诗人以南朝名士擅长辞赋但未能理解庄子淡泊名利的深意作结,暗示枯树的意境超越了文学的表面,蕴含着更为深远的人生哲理。整首诗借枯树之形,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坚守自我、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
怀王弃屈子,憔悴楚江湄。
终然葬鱼腹,终古耀文词。
千年洛阳客,作赋不无讥。
谓当弃之去,览德乃下之。
君臣本大伦,当以恩义持。
如皆轻合散,是与涂人夷。
灵均岂愿沉,深意实在兹。
傅怀终泣死,何亦拳拳为。
寒云崩腾不成雪,北风吹窗灯半灭。
病来废饮卧无眠,一夜吟诗声不绝。
南城三俊生契阔,想对寒炉掉吟舌。
留行一日谁有情,慰我与君千里别。
道长尘土疲马愁,岁晚风霜敝裘裂。
人生何用读书史,文字未补囊中阙。
驱驰所幸一饱耳,士而谋食愧前哲。
何能天独啬吾曹,自应所学为之孽。
虽然此事予不悔,昔学固知今日拙。
欲持琬琰易羊皮,玩之已久安能辍。
万端毕竟有天命,计较何须论琐屑。
劳歌无和坐达明,晓鼓鼕鼕堕残月。
萧萧江湖客,疏瘦若秋竹。
苦心为诗章,日夜挠心腹。
清弦无浮声,促柱有哀曲。
湔湔幽严泉,一一清可掬。
人生于文章,初若力不作。
及其成欲售,又困瞽者目。
予从吴兴公,乃独获所欲。
得意有知赏,幽怀免穷独。
嗟予有所投,痛学自藏覆。
子当慰我穷,时寄书数幅。
自唐中微北方沸,胡马长鸣饮清渭。
李公守节陷贼庭,身死髑髅行万里。
百年事往谁复省,一丘榛莽无人祭。
荒碑半折就磨灭,后人空解传其字。
杀身不畏真丈夫,自古时危知烈士。
俗书小技何足道,嗟我但欲扬其事。
寥寥获麟数千载,末学褒贬多非是。
高文大笔谁复作,黜臣饿夫须有待。
纷纷后世竞著述,纸墨徒为史官费。
却嗟何独此事然,搔首碑前空叹慨。
张侯蜀都秀,玉立身堂堂。
手持明光节,六月登太行。
三晋雄中夏,朔方临大荒。
传声贤使者,父老相扶将。
控弦百万户,十年废耕桑。
但使把锄犁,自然息桁杨。
主人延阁老,别酒泛兰觞。
寄声梁谏议,欲试紫参方。